罕见绿色彗星将飞掠过地球,2月2日观测最佳

2023-01-29 16:04:52 来源:中原网综合

一颗绿色彗星正“逼近”地球,预计于北京时间2月2日经过近地点,届时若观测条件良好,肉眼或清晰可见这位“天外来客”的身影。
预计于北京时间2月2日经过近地点,目前公布的照片显示,这颗彗星呈翡翠绿色,彗尾明亮又宽阔。
美联社援引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消息报道,这颗编号C/2022  E3的彗星将以每小时逾20万千米的相对速度掠过近地点。距离最近时,它距离地球约0.28个天文单位,即4200万千米。

1个天文单位指太阳到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C/2022  E3彗星来自距离太阳5万至10万个天文单位的奥尔特星云,研究人员去年3月首次发现它。随着它离地球越来越近,去年12月以来,北半球越来越多天文爱好者报告用小型望远镜或双筒望远镜观测到它。至今年1月末,从地球上观测,这颗彗星在地平线上升得越来越高、越来越亮。

依据美联社说法,黎明前几个小时是最佳观测时机,在北半球一些特别漆黑的地方甚至用肉眼也可观测到。这种情况将一直持续至彗星经过近地点时。之后,它将离地球而去,2月10日前接近火星,最后完全离开太阳系。

目前公布的照片显示,这颗彗星呈翡翠绿色,彗尾明亮又宽阔。研究人员分析,它因彗核周围的尘埃云(彗发)含碳而发出绿光。它的彗核直径约1.6千米,彗尾绵延数百万千米。

就实际亮度而言,C/2022  E3彗星不及2020年掠过地球的新智彗星以及20世纪90年代掠过地球的海尔-波普彗星和百武彗星。然而,美国夏威夷大学天文学家卡伦·米奇说,由于它距离地球最近,从地球上看更亮,更便于展开研究。

美国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下辖近地物体研究中心负责人保罗·乔达斯说,研究人员对彗星的轨道计算结果显示,它上一次到访太阳系是在5万年前。不过,不清楚它当时与地球的距离以及远古人类能否看到它。研究人员也无法预测它何时再度光临太阳系。

C/2022 E3(ZTF)彗星观测小贴士

(1)最佳观测日期

北京时间 1月28日-2月4日间彗星亮度会在5等左右,其中北京时间2月2日彗星将运行至近地点,2月1日-2月2日最适宜观测。

(2)观测时间建议

LHAASO探测到来自银河系内的能量1.4拍电子伏的伽马光子(拍=千万亿),这是人类迄今观测到的最高能量光子。观测彗星还需避免日光和月光的干扰,选择月落之后为宜。比如北京地区2月1日月落时间为凌晨4点左右,2月2日日出时间为7点半左右,在这个时间区间进行观测效果最佳。

(3)观测地点选择

尽量避免城市光污染影响较小的远郊地区。在北京地区,十三陵思陵地区、延庆华海以及大庄科长城均是理想的观测地点。

(4)观测工具建议

视自身条件而定,8-10倍望远镜即可满足一般观测需求。若进行拍照则最好选用单反+长焦镜头,由于观测当日有大风天气,建议用三脚架等器材固定观测设备。

(5)其他注意事项

1月31日-2月1日北京地区将有大风降温天气,市郊普遍较冷,观测时要注意防寒保暖。

C/2022 E2(ZTF)彗星还是引起了天文爱好者们极大的观测热情。北京的一位业余天文观测者林先生就对这次观测活动进行了精心准备。林先生回忆道,他印象最深的是1997年光临夜空的海尔-波普彗星,在经过近日点时星等达到-1.8,“基本上除了月亮,这颗彗星就是当时夜空中最‘亮‘的仔,并且持续了数个月之久” 林先生兴奋地谈道,“此后最亮的彗星就是2020年的新智彗星,我当时是大庄科长城上,在拂晓时观测到了这颗彗星,用普通长焦镜头能够清晰地拍下它的身影。”

对于想要一睹这颗彗星芳容的天文爱好者们,寇文建议道:“首先要离开城市灯光的干扰。在灯火通明的城市里能看到2-3等星都比较困难,这次彗星亮度只有5-6等,观测点必须在光污染少的地方。” 其次,寇文认为还须尽量躲开月光对观测的干扰。“因此尽量选择在郊区的月落时间进行观测,才能取得较好的观测效果。” 寇文强调道。

为了观测C/2022 E2(ZTF)彗星,林先生将明十三陵的思陵地区选为最佳观测点,这里远离市区光线干扰,是理想的观测点。他在1月29日凌晨抵达思陵墓进行首次观测,“目前彗星运行到小熊座和天龙座之间,我用普通的双筒望远镜能大概看到彗星模糊的影像,如果用20倍的望远镜能看到彗星身上的一层雾带,这基本也是普通民用观测设备的极限了。” 林先生说道。

▲2020年7月4日在大庄科长城拍摄到的新智彗星(图片来源:林先生供图)

尽管相比2020年的新智彗星,C/2022 E2(ZTF)要暗淡许多,但作为天文爱好者的林先生依然十分兴奋。“能被普通观测设备看到的彗星并不多见,能够捕捉到已经很让人激动了。” 林先生说道。目前这颗彗星正以极快的速度接近北极星,在2月2日左右迎来他的最亮时刻,虽然他的外表并不出众,但是作为以万年为单位的一次回眸,这一次天地间的相遇,还是值得广大天文爱好者在寒夜中期待的。

可遇而不可求的天际访客

对于彗星,大多数人也只是在书本、电视和网络上才看到过它确切的模样,而亲自用自己的双眼在夜空中一睹他们芳容的机会并不多。相对于举目可见的漫天星斗,彗星的出现却是可遇而不可求。

彗星的体量普遍不大,小的彗星核心直径仅有几百米,大的也不过数十公里,2022年NASA曾发现了一颗巨型彗星,其彗核也不过129公里。“在整个太阳系中,彗星的数量非常之多,但人类发现的彗星数量还是极少数的!”寇文说。科学家们估计太阳系存在着多达数万亿颗彗星!相比于太阳系的8大行星这类“主角”,彗星充其量只能算是“群演”。但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小天体中心(MPC)公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1月27日,人类总共发现了4446颗彗星,相比于总量而言只能算是冰山一角。

▲2022年12月24日由位于加州的ZTF设备拍摄到的C/2022E3(ZTF)彗星影像(图片来源:NASA)

相关阅读

彗星的名字如何命名?

在过去,人们普遍是用发现者的名字来命名新发现的彗星。比如1998年出现的海尔波普彗星,就是以艾伦·海尔和汤玛斯·波普的姓氏命名的,但随着发现彗星数量激增,这一命名方式就显得落伍了。直到1994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制订了新的彗星命名系统,以一串由字母和数字组成的字符来对彗星作标识。

“从彗星的编号中就能看出发现年月和种类等重要信息。”寇文对记者介绍道,“比如这次出现的C/2022 E3(ZTF),2022就代表是2022年发现的;同时将每月拆分用上下旬,用24个字母来代表,比如A代表一月上旬,B代表一月下旬,因此E就是代表是3月上旬发现的,3代表发现的第几颗。而开头的C就代表长周期或非周期彗星,如果是字母P就是代表短周期彗星。”

“除此之外彗星还会被冠以发现者或发现机构的名字。这次出现的C/2022 E3(ZTF),括号中的ZTF就是其发现机构“兹威基瞬态设施”的缩写。”寇文进一步补充道。

按照这套编号系统,所有发现并确认的彗星都有了属于自己的ID号,为彗星信息的整理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比如,第一颗被确认的短周期彗星“哈雷彗星”,在这套系统内的正式编号是1P/1682 Q1,其含义就是在1682年8月下旬被确认的短周期彗星。

“彗星围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各有不同,有的短则几年,长的可能要上万年。一般而言,运行周期小于200年或者两度经过近日点均被发现的彗星,被视为短周期彗星,长于200年的就是长周期彗星。” 寇文解释道。

(综合央视新闻、北京科技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