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仁心仁术胡佩兰 “郑能量”引来“点赞”无数

2014-02-12 01:03:19 来源: 郑州晚报
字号  

    儿子说“妈妈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对病人太好了’”

    学生依旧记得老师的教诲:“做一个有良心的医生”

    患者眼中的她“治病救人不说,还替病人着想”

    仁心仁术胡佩兰

    “郑能量”引来“点赞”无数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感动中国”的胡佩兰老人走了,她的精神像她的名字一样,独留清香在人间。

    患者说,她是医德仁心。

    儿子说,妈妈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对病人太好了”。

    学生依旧记得老师的教诲:“医生是个良心活,做一个有良心的医生,做一个穷人看得起病的医生。”

    昨天,本报报道了郑州98岁医生胡佩兰老人的事迹,“郑能量”引来无数网友“点赞”。

    郑州晚报记者 王战龙/文

    白韬/图

    ■释意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语出屈原的《离骚》。江离、辟芷、秋兰都是香草的名字。“扈”和“佩”有披和戴的意思。这句话可译为:披上了江离和系结起的白芷,又编织起秋兰佩戴在身,是屈原借自己佩戴香花美草来表示不与他人同流合污,保持自己的高洁。

    网友点赞“郑能量”

    胡佩兰老人的故事,引起众多网友对“郑能量”的点赞。

    @游鹍独运_18322:救死扶伤,济贫解困,回报社会。此类典型,要大书特书!!

    @银川园林: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

    @A式纸方程:很温暖很感人,最美最良心最忠厚最好……的人间健康天使……

    @江汉商报健康微博:医者仁心,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才是真正的医者!但愿老人魂归天堂,好好歇歇!愿所有的医生都能成为这样受人尊敬的医者!!

    @翔翔很happy:患者尊敬有德者,人人都受尊敬,都尊敬他人,那么就会有更多的胡佩兰出现。

    @医者“仁心德情”:在这样一个媒体资源充足的社会,这样的医者应该早些宣传,而当今社会的从医者也应该多向胡佩兰老人学习。

    @一句话点亮你的人生:河南人民的骄傲,河南正能量。

    患者眼中的她:

    “治病救人不说,还替病人着想”

    单春霞,40岁,居于郑州北环。未结婚前,她经别人介绍,认识了胡佩兰老人,此后17年时间,她成了胡佩兰的忠实“粉丝”,并不断地将老家亲戚及朋友介绍过来。

    春节期间,单春霞得知老人走后“心里可不得劲”。

    前不久,患者张洁来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时,特意问了一下前台:“需要挂号吗?”得到的回答是:“不用,你直接进去吧。”

    进屋后,张洁第一次发现“人很少”,桌上有束黄菊花。“谁这么没有眼力见儿,咋摆上这种花?”张洁当时心里莫名地咯噔一下。

    花是胡佩兰老人去世那天,学生唐利平买来祭奠老师的,“老师爱美,希望花能陪伴着她”。

    2月10日,胡佩兰老人离去的第20天,黄菊花依旧傲然。

    胡佩兰的不少病人像单春霞一样,一家几代人,或者同一个村子里的村民,一直追随着胡佩兰的脚步,她换医院了,他们打听出来新地址,再去找她看病,一直追到眼下的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家住郑东新区的岳萍曾慕名驱车一个多小时来看病,诊治完后胡佩兰只给她开了16片药,叮嘱她吃完后再过来。“看次病只花了几块钱,还没有油钱多。”岳萍感慨道,“治病救人不说,还替病人着想,这就是医德仁心。”

    在老人平日工作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个本子,满满的都是患者的名字和联系方式。

    “很多患者得知老师离世的消息,都想在下一个纪念日来缅怀老师。”学生唐利平说。

    儿子眼中的她:

    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对病人太好了”

    老人育有四个孩子,名字最后一个字都是“一”,名字蕴含着“争当第一”的意思。

    三儿子胡心一说,名字源自一个谜语:上不在上,下不在下,天没有它大,人有它大。

    “虽然是简单的‘一’,但是除了字面的数字含义,还包含着深远的意义在里面。”胡心一说,有自信,但还要尊重人,和现在提倡的“以人为本”一致。

    除了看病,老人不会打牌,也没有其他爱好,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看报”、“关注医学前沿杂志”。胡心一说,虽为书香世家,但在家里,并没有总结成文的家规,“更多的是一种身教”。

    在老人离世前的2013年八九月份间,胡心一发现,一次老人回家后,没有像往常一样,先是喝水、上厕所,而是坐在写字台前写起了东西。“我这一辈子,只要碰上个疑难杂症,都要回来再写一遍。”妈妈告诉他。

    “那天,她应该碰到了复杂的病症了。”胡心一回忆说,记忆中,母亲没有喋喋不休的说教,也鲜有时间管理家事,但她的“身教”却给孩子们树立起了学习的标杆。

    “母亲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也是我们觉得应该做的普通的事,那就是对病人太好了。”胡心一说。

    学生眼中的她:

    “医生是个良心活,做一个有良心的医生”

    “医生是个良心活,做一个有良心的医生,做一个穷人看得起病的医生。”唐利平,胡佩兰学生,跟随胡佩兰学医26年,经常回想起跟随老师时老师常说的一句话。

    胡佩兰老人从不开大处方,大都是10元到30元的小处方,最高的也不超过100元。唐利平说,自己有时候也不理解,老人总是严厉地批评:“要想挣钱去经商别行医,当医生就要为普通老百姓看好病。”

    医患关系紧张,已经成为社会话题。胡佩兰处理医患关系,一直是唐利平认为的榜样。

    唐利平说,几十年行医,病人为了表示感谢,送锦旗的,送礼的,送红包的,脾气倔强的恩师都当场拒绝,有的是一一退回。

    老人会经常讲给她听:“要把病人当亲人,多沟通,多理解,站在病人的立场上去想,什么样的医患关系都好沟通。”

    保姆眼中的她:

    “抠门”,却捐了7万多元,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

    在保姆王花兰眼中,胡佩兰老人“吃穿不讲究,一件衣服能穿几十年”,饮食也很简单,“基本就是包子,上午两个,中午两个”。

    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她会给患者垫医药费,捐钱给贫困小学建书屋。2000年,听说团市委正在召集志愿者,胡佩兰两次打电话强烈要求参加,成为郑州市年龄最大的志愿者。

    90岁时,老人又坚持每个月从工资上存下800元,每年1万元,捐建“希望书屋”,并计划到百岁时捐够10万元。

    老人活着的时候曾说:“每建一个书屋都能对学生有所帮助,兴教强国。人活着不光是为了一日三餐,最起码对老百姓有用,不能拖累社会,再说,上班还可避免老年痴呆。”

    老人至今已捐款7万多元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她的四个孩子已经捐出了余下的3万元,完成了妈妈的心愿。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