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婆在小区旁熏腊肉。
熏制好的腊肉 。
熏制好的香肠 。
年关至,腊肉香。每年春节,腊肉、香肠等腌腊制品都是百姓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肴。腊肉对于四川人来说,其意义早已超出了食物的属性,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民俗风情,是许多人心头对于年味的记忆。
近日,记者发现,部分南充市民开始在小区空地、楼顶等处自发搭建简易熏肉灶,南充各小区经常可见熏烟腊肉的缕缕青烟。记者多方求证得知,熏腊肉产生的烟污染环境,熏过的腊肉也有害健康,建议广大市民尽量少吃烟熏腊肉、不要在城区熏制腊肉。
南充
太婆小区内熏腊肉 市民既厌恶 也理解
昨日下午,记者在顺庆区西华路看到,一缕青烟从居民楼上空飘出。沿着烟的方向寻找,果然找到了一处居民自建熏肉点--小区围墙边,放置着一个大大的空铁桶,底部侧边开一个洞放柴,顶部罩上麻布袋,就成为了一个简易熏肉灶。熏肉灶边一位老婆婆不断地往里面加柏树枝、豆秸,熏烟弥漫,旁边的路人纷纷掩鼻而过。
正在熏肉的徐老太指着已经熏好的香肠对记者说,她到南充居住十多年,每年都要熏腊肉、香肠。今年做腊肉香肠她家一共花了两千多块钱,除了住在南充的老两口和儿女吃,还要寄给远在沿海打工的亲人。“烟熏腊肉吃了好多年了,没熏总感觉少了些味道。”不过徐老太也说,家里的年轻人已经不太愿意吃烟熏腊肉了。
记者随后采访了经过的市民,大多市民对城区熏腊肉行为感到厌恶,认为是小区附近熏腊肉污染生活环境。不过超5成市民也对熏腊肉这一民俗表示理解。市民刘先生说:“我家里人有呼吸道疾病,熏腊肉的烟飘起咳得就更凶了。熏腊肉香肠是传统,但希望能在市郊设置专门的熏腊肉点。”
巴中
大叔熏肉11年 两个多月做20万斤腊肉
从2003年一直熏到2013年,从最初免费帮人熏肉到后来烘肉赚钱,烘肉价格也从最初的2毛一斤涨到现在的1元一斤,然而每年前来烘腊肉的市民却并未减少。巴中烘肉大叔回顾走过的10年烘肉历程感叹道,巴中人还是喜欢吃腊肉!
年农历十月初就开始忙
“香肠、排骨、猪蹄、猪尾、肝心舌……”,昨日,记者在巴中市状元桥街一家专门替人烘烤腊肉的店铺看到,一排排烘制成肝紫色,通红透亮的腊肉飘散出浓浓的年味,过往市民纷纷提着新鲜年货要求师傅帮忙熏一下,而一旁穿着一件布满油渍的罩衣的李师傅则忙得不亦乐乎。
据店铺李师傅介绍,自己从2003年开始帮人烘腊肉,现在已经10多年了,每年农历十月初就开始忙,一直要忙到腊月底,每天前来烘肉的市民很多,差不多每天有3千斤肉等着进入烘房,忙不过来时,不得不全家总动员,把自己的儿子媳妇都叫来帮忙,为了处理好烘腊肉的烟尘,李大叔专门设计了烘房和排烟管道。
“最初烘肉只要2毛一斤,现在市场上烘肉都是1元一斤”,李大叔告诉记者,最初一年只能烘5万斤腊肉,现在自家两个烘房每天几乎要烘3千斤腊肉,过年两个多月差不多要帮人烘20万斤腊肉,其中前一个月烘烤的香肠、心舌、排骨等下酒菜的顾客居多,等到后面一个月基本上全都是烘五花肉的顾客。
没有腊肉感觉没有年味
称重、点数登记、悬挂晾干、进入烘房,经过一天一夜24小时烘烤、熏制,四川老腊肉就出灶了。
据李大叔介绍,整个流程大概要三四天,进入烘灶前半段时间是烘烤,后半段时间是烟熏,烘腊肉最重要的是火候和温度,温度过高会燃烧,过低则烘不出腊肉的那种透亮的肝紫色,同时烘烤腊肉的原料需要柏树柴、柏桠枝、柏树锯木面,只有用柏树烘制的腊肉才有那种独特的香味,此外腊肉的腌制过程也十分讲究,除了用盐适度外,还得混入花椒、桂皮、八角等香料。
随后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前来烘制腊肉的市民,他们均称,知道腊肉亚硝酸盐很重,对身体不好,但四川人过年没有腊肉怎么行,没有腊肉感觉没有年味,现在还是得熏制一些香肠、猪蹄等小饮食,对于五花肉,自己只会象征性熏制一点。
南充严禁在城区露天烘烤各类腊制品
南充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11月南充市政府发布的《南充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方案》中就明确规定:严格禁止在城区内露天烘烤各类腊制品。希望广大市民不要在城区内熏制腊肉,共同维护好南充市的大气环境。
南充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彭涛说,熏腊肉的烟伤害呼吸系统,如果市民实在要熏,建议佩戴口罩;老人、儿童、高血脂、高血压患者要少吃腌腊制品。在熏烤的过程中,腊肉不要直接与火接触,熏烤时间也不宜过长,如果烤焦了,致癌物质会大量增加。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贾翔 白川东 摄影报道
烟熏腊肉害处多
中国绿色厨艺大使、南充市烹饪协会秘书长谢君宪告诉华西城市读本记者,腊肉在烟熏的过程中,腊肉表面会产生一种叫苯并(a)芘(pi)的物质,长期食用苯并芘
会 增 加 患 癌
风险。建议市民可以在遵循传统的同时谋求更绿色更健康的饮食,可以用风干、酱等方式处理腊肉,如果想增加风味可以在制作腊肉时适当添加八角等香料,也可以在腌制时添加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