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老人回忆1958年:小学生也参加“打夜战”(图)

2013-12-16 10:10:00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字号  

  扫盲扫到田间地头

  我们学生就三五人分成一组,轮流到梁桥上“守株待兔”,凡是有人路过,我们都得教人家几个字。

  ◎石敦奇(71岁)

  打夜战

  还记得1958年正值“大跃进”高潮时期,社员们白天大干了一整天的活儿,还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吃完晚饭,又不顾劳累挑着灯笼、火把,在红旗招展、锣鼓喧天的背景中下地打夜战。

  当时我还是念小学的孩子,也参加了几次夜战。我就读的学校是十里之外的五官小学。五官不属于本村,按理,外地学生是不能在人家食堂就餐的。由于当时似乎过的是“共产主义”生活了,所以我们在那儿住校的一些孩子,也就堂而皇之地在他们的食堂吃起了大锅饭。不过,晚饭后学生娃娃也得一起参加打夜战。

  我参加的几次夜战都是抨田 (用锄头将硕大的硬泥块子抨打细腻,以播种麦子、油菜)。那活儿特别费劲,尽管咱们都是农村出身的孩子,手板并不细嫩,但“嘭嘭”要不了几下子,手心照样会被打起一个个血泡,痛得直钻心!

  一次,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实在吃不消了,干脆趁人多天黑混乱之际偷偷溜边,逃到山上稻草堆里睡起了大觉。半夜时分,炊事员送夜宵(蒸熟的红薯)来了,当然我们也就没那个胆子敢于拱出去吃红薯了,只好乖乖藏在草堆里 “咕咕”吞口水。

  扫盲,卡住必经之路

  大概也是1958年,上面号召开展扫除文盲运动。扫盲的主要任务由学校师生来担任。

  我们红旗小学就在几个村子赶场必经的梁桥边,乡亲们赶场都得从梁桥上路过。每逢农历的三八赶甘龙和五十赶火烧桥的场期,我们学生就三五人分成一组,轮流到梁桥上“守株待兔”,凡是有人路过,我们都得教人家几个字。所教内容多是常用的诸如赶场、买卖、共产党、毛主席、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以及被教者的姓名等等,一直到认得才放行。当时乡亲们绝大多数都不识字,所以对扫盲非常害怕。他们知道经过梁桥就得学字,既啰唆麻烦,又耽误时间,于是乎有的本来打算赶场的也就不去了;非赶场不可者,有些人还隔梁桥老远就跋山涉水绕了道;没有绕道的,到了梁桥,有的也拒不认字,有的则敷衍了事。为此往往还和师生发生争执。个别甚至因而赌气回了家——场不赶了。

  深耕密植创高产

  咱家乡播种麦子的老耕作方式本来是这样的:稻子还未黄熟时节,就将稻田里的水放干,待稻谷收割后将干田用牛犁翻转,再由人工使锄头将硕大的硬泥块子抨打细腻,然后横竖每隔30来厘米打一个窝子,往每个窝里丢进十来粒麦种,再往窝里淋一小瓢粪水、或放一点渣子粪(从牛圈里掏出的)即可。

  然而“深耕密植创高产”却不是这样。受“人有多大胆地就有多高产”感召,地翻得越深、肥料放得越多、种子撒得越密,收成就越高。在“丰产坝”竖的大牌子上口号竟然叫喊什么“争取亩产十万斤!”

  我看到,社员们将田挖下大约一米多深的大壕沟后,往里铺上一层渣子粪,盖上一层土,再铺上一层渣子粪,再盖上一层泥土……一直要如此铺盖好几层才算完。说来令人难以相信,挖的那壕沟,真要搭起梯子才能上下!

  地翻整好后,播种时不是实行打窝,而是划成一米来宽的小厢,然后用竹筛子往地里筛上厚厚一层种子。说什么将来麦穗能密到往上面扔鸡蛋也不至于掉下地!必然获得大丰收。没想,由于太稠密,麦苗间不通空气,都被沤成了 “黄毛丫头”,弱不禁风,它们还没抽穗就被风吹倒伏了,结果不是获得什么大丰收,而是获得 “大风收”!

[作者:宋宇晟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