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郑州新闻

中牟离退休老干部游生态廊道 夸赞郑州空气清新环境美

2013-10-22 07:53:00 来源: 中原网--郑州晚报
字号  

    中牟离退休老干部漫步生态廊道,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赞。

    中原网讯(郑州晚报记者 李爱琴 文/图)漫步绿树成荫的生态廊道,感受鸟语花香的森林公园,参观规划整齐的新型农村社区——昨日,来自中牟的100余位离退休老干部,早早来到郑州,参加“三走进三郑州”主题活动。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赞,美景似乎永远也欣赏不完,老干部们或借助手中相机留下美景,以便回家和亲朋好友细细品赏;或现场写诗作词加以赞美,表达喜悦激动之情。

    老干部杨保立

    移步换景,走进去都不想出来了

    大巴车刚刚在中原西路停稳,原中牟政协主席杨保立便迫不及待地下车参观,“早就听说过中原西路的生态廊道建得可美,今天一看果然名不虚传啊。到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移步换景,处处都是亮点,走进去都不想出来了”。

    杨保立说:“这几年郑州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尤其是生态建设方面更是大手笔,有公园,有廊道,听说还有森林组团,郑州的将来一定是天更蓝,水更绿,花更香,空气更新鲜。”

    老干部董文焕

    出了家门就是森林、花园,这里的市民让人羡慕

    原中牟人大常委会主任董文焕漫步在绿树成荫的生态廊道上,欣赏着森林公园里的鸟语花香,显得很享受,“这里景色优美,空气新鲜,在里边走走心情特别舒畅。生活在这里的市民真幸福,出了家门就进入花园、进入森林,让人羡慕啊”。

    董文焕说,以前来过中原西路,“印象中和农村差不多,两边是庄稼地,中间是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根本谈不上绿化。今天过来一看,差点认不出来了”。

    老干部闫福来

    新型城镇化给百姓带来了实惠

    闫福来是原中牟县县委副书记,退休后还一直关注郑州的发展,“以前多是通过报纸、电视等来了解,‘三走进三郑州’主题活动中,我实地参观了郑州的生态廊道、森林公园以及新型农村社区,感到很振奋,很惊喜”。

    闫福来说:“郑州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修建了廊道,改善了交通,人们出行更方便了,生活环境更好了,生活质量也提高了,可以说给百姓带来了很多实惠,是一项真正的民心工程。”

    老干部刘振明

    百姓对未来生活更有信心

    老干部刘振明显得特别兴奋,“天天生活在城市里,住在高楼上,很少出来走走。看到郑州的生态廊道和森林公园建设得这么好,满眼葱翠,空气新鲜,心情特别舒畅。很羡慕郑州的市民,生活休闲很方便,希望中牟将来也多一些这样的生态林”。

    在华南城,听完工作人员的介绍,刘振明感慨地说:“‘三走进三郑州’活动开展得很好,让老百姓更直观地感受新型城镇规划建设的成果,对未来生活更加充满信心和希望。”

    老干部周天志

    公交车进港湾,充满人性化

    原中牟县纪委书记周天志已经85岁了,活动当天,他拄着拐杖漫步在空气清新、风景宜人的生态廊道和森林公园里,显得特别兴奋和激动。“这几年,郑州变化真大呀,把公交站台建在生态廊道的树林里,人们等车时既安全,又可以顺便欣赏美景、锻炼身体,充满人性化。”

    在鸡王新型社区,门口几个刻着“为人四孝”“人生三则”“人生三德”等内容的大理石吸引了周天志的注意,“这些文化石很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新型农村社区一定是和谐、幸福的大家庭”。

    老干部杨长松

    走在步道上,忍不住想活动起来

    整洁的衣服和发型,整个人看起来干净利索,精神饱满。在文博森林公园里,老干部杨长松健步如飞往前走,把森林公园的生态廊道当成了健身场。“在报纸上,电视上,经常看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的报道,这次身临其境,感到郑州的变化太大了,到处可以找到休闲锻炼的场所,随地可见绿地和鲜花,”杨长松边走边说,“你看这森林公园,空气清新环境美,风光无限惹人醉啊,尤其走在红色的有氧步道上,都忍不住想活动起来。”

    老干部冉守岭 先安置,后拆迁,好!

    “华南城建成后,将创造5万个创业机会、20万个就业机会,实现年数十亿的税收……”在华南城,听着工作人员的讲解,老干部冉守岭直点头,“新郑的发展模式很好,先安置,后拆迁,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农民能够安居乐业,社会才会协调发展”。

    老干部王留记

    “昔日荒芜漫野间,今日碧海锁尘烟”

    工作人员关于华南城的介绍,让老干部王留记直呼“了不起”:“以前我来过这个地方,那时候叫孟庄,接近半丘陵地带,到处荒无人烟,老百姓非常贫穷。华南城总占地10万多平方公里,将创造20万个就业机会,这相当于新郑总人口的1/3,相当了不起。”

    活动结束时,王留记用一首打油诗来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昔日荒芜漫野间,今日碧海锁尘烟,舒心快乐休闲处,健康人生度百年”。

[作者:郑州晚报记者 李爱琴 文/图  编辑:禹亚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