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转型升级从青山绿水做起

2013-10-22 00:54:29 来源: 郑州晚报
字号  

    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一直是巩义市推动绿色转型、造福一方百姓的奋斗目标和美好愿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巩义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位置,把绿色转型与产业转型、城镇转型并行推进,提出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积极探索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互促共赢路子,让青山绿水成为推动转型的利器,让蓝天白云与发展相伴,用实际行动描绘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郑州晚报记者 孙庆辉 通讯员 宋卿 席旭红 文/图

    管:以节能减排为着力点,为转型营造蔚蓝天空

    “生活变好了,空气变坏了,呼吸都害怕了;腰包变鼓了,水却变黑了,喝水都不敢了。”这些忧虑和担心,直接反映了群众对身边生态环境的关切。

    对此,郑州市委常委、巩义市委书记舒庆明确表示:我们不仅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发展固然重要,但我们决不能把牺牲环境作为谋求发展的代价,而且还要更加严格地把好环境保护关,让“青山绿水”成为永不枯竭的“金山银山”。

    巩义市围绕“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监管减排”三项措施,将减排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单位和重点排污企业,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特别对列入减排目标的企业,定任务、定要求、定责任,形成层次分明、环环相扣的责任目标保障体系。

    巩义市对新建项目的总量审批制定了“五不批”原则,即无总量指标不批;不符合产业政策或高污染项目不批;重污染区域不批;蒸汽和天然气覆盖范围内不用清洁能源不批;完不成减排任务或有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新扩建项目不批。今年4月,巩义市胜润高温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高档耐火材料、郑州竹林松大耐材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陶粒砂建设项目,根据总量“五不批”原则,要求两个项目使用天然气替代传统煤气发生炉,每年可减少煤炭使用量7万吨,有效改善了区域环境质量。

    截至目前,巩义市已有52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每年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1.6亿元,减排废水2.8万吨、烟粉尘804吨、二氧化硫1458吨,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目标。

    河南中孚电力有限公司4号、5号、6号组脱硫工程、中孚碳素煅烧工段脱硫建成投运,年消减二氧化硫排放量26000吨;4号机组脱硝工程采用低氮燃烧+SCR工艺脱硝,完成了省、市环保部门组织的脱硫脱硝工程环保验收,目前运行正常,脱硝效果显著;5号、6号机组脱硝工程按计划进行,工程完工后预计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110000多吨。

    关:以治水为突破口 为转型构建亮丽风景

    近年来,巩义市把治水作为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先后依法取缔56家小活性炭生产企业和巩义市饮用水源地上游的20家非法铝石冲洗场;依法关闭位于第三水厂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的13家养殖企业;对市区8台2蒸吨以下直接燃煤锅炉进行改造;对全市83台双段式煤气发生炉产生的含酚废水进行了治理;完成6家酚醛树脂企业酚水的规范化管理,22家橡胶企业废气进行了集中整治,17家碳素煅烧企业烟气完成了脱硫治理。

    今年初,结合巩义市环境现状,重点围绕饮用水源地保护、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排污企业地下水、农村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专项执法行动,重拳出击,严肃查处各种环境违法行为,以环境治理和执法的高压态势,推动城乡环境质量的整体好转。目前,市区餐饮业油烟、耐材行业炮泥生产线有机废气、地毯生产企业废水、畜禽养殖业整治工作已经完成了工作量的80%。

    今年5月份,巩义市又开展了农村污水渗坑、河道垃圾清理、道路两侧堆煤场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多年积存的农村“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全市完成12个污水渗坑、39条积存垃圾河道、44家堆煤场整治任务,推动了农村环境面貌的有效改善。

    在饮用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开展过程中,市长张春阳亲自安排部署,市政府启动了由主管副市长主持,环保、水务、供水等部门及相关镇参加的“联席会议”机制,及时互通情况,研究对策,解决问题。实现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齐抓共管。

    目前,坞罗水库和第三水厂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率100%,较好地保证了全市人民的饮用水安全。

    2007年9月,巩义市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日处理污水2万吨工程通过省、郑州市组织的验收,正式投运,大大缓解了伊洛河水质污染的压力。

    2012年3月,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日处理污水3万吨工程开工建设,目前工程主体工程已建成,正在调试,预计2013年11月底前可投运,预计每年可削减化学需氧量3000吨,氨氮300吨,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

    2013年,巩义市环保重点工程回郭镇、永安街道、豫联园区3个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并完成配套管网建设,进一步增强了农村污水处理能力。

    冠:以生态建设为载体,全面推进绿色转型

    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创建。为持续推进生态保护工作,巩义市以生态建设为统领,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深入开展生态镇、生态村创建活动。经过数年努力,全市累计创建国家级生态镇3个、省级生态镇9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村33个、郑州市级生态村47个,到“十二五”末,巩义市生态镇(街道)创建率将达到80%。

    几年来,为了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先后建成了大峪沟镇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夹津口镇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河洛镇生活污水处理项目;3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2013年,投资4730万元,完成10个镇(街道)15个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

    巩义市南部山区和邙岭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粮食作物种植尤其困难。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巩义市根据自然条件和群众意愿,因势利导,大力支持和鼓励群众以合作形势大规模种植果树、林木等,并规划建设南部山区10万亩干果经济林和北部邙岭10万亩鲜杂果经济林,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了生态环境。

    位于巩义市北部邙岭上的长福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集约利用岭地3000亩,种植桃、杏、苹果、梨、葡萄、樱桃、石榴等果树。理事长孙长恩告诉记者:“全社年产各类水果达到1500万斤,合作社成员人均收入达到2万元。每年还举办鲜杏采摘节和巩义市邙岭赏花节。”

    巩义市环保局局长赵寿涛深有感触地说,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关键在做。环保部门只有牢记责任,务实重做,才能真正做到“三保一高”(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科学发展,保护群众环境权益,提高环境质量水平),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推动巩义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