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郑州市骨科医院,在奋斗中抵达梦想新高度

2013-10-22 00:54:27 来源: 郑州晚报
字号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

    每年的这一天,都会唤起公众对骨健康的关注。

    在中原大地,有一家以精湛的医术、卓越的服务、高度的责任心,守护着百姓骨健康的医院——郑州市骨科医院。

    这是一种使命感。作为河南省首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单位,有着60多年建院史的郑州市骨科医院,自觉承载起了省会骨科事业发展的历史重托。

    这是一种责任感。在市委市政府“一城七中心”卫生事业发展蓝图下,郑州市骨科医院连年来推出了一连串令业界瞩目的“大动作”——国内首家通过DNV国际医院评审,开启医疗新服务时代;开展区域医疗协作共建,帮扶基层医院,把骨科优质医疗资源输送到基层;精研学术,致力于学科建设,多次成功举办国家级大型学术会议……

    这更是一种豪迈的情怀。在医院决策层的带领下,郑州市骨科医院正朝着“中原第一、中部领先、全国一流的区域性骨科诊疗中心”的目标扎实迈进,在不懈的奋斗中抵达梦想新高度。

    郑州晚报记者 邢进 通讯员 海宁 李晖

    全院精研学术,科研创新持续提升医学水平

    全国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骨专科医院、河南省红十字骨科医院、河南省关节镜诊疗中心、河南省中西医结合脊柱疾病诊疗中心、全国无痛骨专科医院、美国得克萨斯脊柱外科研究所河南基地……

    这是一串耀眼的光环,它是一代代骨医人开拓奋进、求实创新的回报。

    作为一家骨病专科医院,在郑州乃至中原大地,郑州市骨科医院“龙头”的地位不可撼动。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医院并未满足于此,而是精研学术,始终把科研创新作为医院发展的动力来源。

    以时间为节点来审视郑州市骨科医院的学术成果,一个个光彩夺目的“阿基米德支点”,串联起了医院以科研创新持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之路。

    2010年,医院“愈骨胶囊ⅠⅡⅢ号序贯疗法促进胫骨中下段骨折愈合的疗效及愈后研究”等五项科研项目,获得郑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1年,在第五届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五届国际COA学术大会上,代表各自专业最高水平的郑州市骨科医院的6篇论文,博得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肯定。

    同一年,河南省骨科领域唯一的院士工作站——郑州市骨关节疾病院士工作站在郑州市骨科医院成立,在院士邱贵兴的定期指导和合作下开展一系列研究。

    2012年,在建院60周年之际,郑州市骨科医院论坛,吸引了国内外1000余名骨科界专家学者前来参加,博得了来自美国Richard Vincent Chua教授、德国Markus Reyrl教授、邱贵兴院士等上百名骨科权威的盛赞,创造了市级医院举办学术会议的奇迹……

    一项项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带动了郑州市骨科医院临床不断发展,为患者提供更高端的诊疗服务。

    通过DNV评审,国际标准严控医疗质量与安全

    作为郑州市骨科医院的领导者,院长张业龙对于医院的发展有着清醒的认识。

    虽然骨医是一家市级医院,但行政级别不代表医疗服务水平级别和医院发展级别。“我们要身处郑州,放眼世界,无论是医疗技术还是管理模式,都要与国际接轨,让自己站在更高的平台上,获得更大的发展。”

    在这种理念的支撑下,2012年12月12日,郑州市骨科医院迎来了60年发展史上的里程碑——DNV可持续发展中心向郑州市骨科医院正式授牌,该院成为通过NIAHOsm国际医院评审的亚太地区的首家医院。引入国际通行的医院管理最高标准的NIAHOsm体系,基于郑州市骨科医院对医疗安全和质量的重视和严格要求。

    医疗与航运有着近乎相同的风险点:安全、质量、生命攸关……

    据悉,DNV最早从事的,是造船等海事、交通行业的标准流程制定,这都是关系到生命安全的行业,出现任何纰漏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DNV一向以风险管理为特长。而郑州市骨科医院之所以选择DNV,就是借助其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特长,通过每一个环节的标准化控制,提升医疗安全指数,确保患者得到规范、安全、标准化的确定性治疗。

    张业龙说,DNV项目组的评审细致严格,涉及方方面面——院长职责、科室主任职责、急诊服务、门诊服务、药物管理……医院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包含在内,“具体到病人从手术室推出来的时候,应该沿着怎样的方向走对病人更有好处,也有标准”。

    这就对医院管理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DNV带来的变化无处不在:走进医院,标准温馨的标示系统,设计合理的患者等候区,让患者置身于安全、愉悦的诊疗环境;洗手间统一按标准摆放浅绿色防滑垫,确保患者安全;病房加装“消毒液、隔帘、窗户限位器”,有效地保护了患者及家属的安全和隐私。

    开展区域医疗协作共建,骨科优质医疗资源输送全省基层

    2013年6月20日,郑州市骨科医院迎来了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要节点:兰考县人民医院正式挂牌“郑州市骨科医院协作医院”,这是与郑州市骨科医院签约的第63家基层医院。

    历时3个多月,一个庞大的区域医疗联合体逐步成形。与其他区域医疗联合体不同,郑州市骨科医院搭建的这个架构延伸到了全省各地,协作基层医院遍及18个省辖市。

    这是院长张业龙向基层医疗机构输出骨科优质医疗资源的思路,“之所以如此迅速地在全省发展协作医院,为的是把先进的骨专科技术向基层全面推广,最终实现让基层骨病患者快速受益,并让其享受到高品质的医疗服务。”

    在郑州市骨科医院,有很多患者来自基层。

    因为技术、人员等诸多因素,有许多患者的疑难骨病在基层处理不了,也导致很多患者不远千里到省外一些大医院就医。

    为了根本解决基层骨病患者的求医困难,郑州市骨科医院开始实施“协作共建”计划,旨在省内各基层医院骨科能依托郑州市骨科医院,全方位提升自身骨专科技术实力。

    区域医疗联合体给患者带来的好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患者贾刚(化名)家住鹤壁,因为工伤导致腿部复杂性骨折,当地医院无法处理。

    此时,正值郑州市骨科医院专家前来义诊,贾刚在家门口顺利接受了手术治疗。

    郑州市骨科医院协作共建部主任赵先玲说,随着与全省各地基层医院合作共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市骨科医院专家与各地骨科医生就学术展开了广泛的交流,同时,也让众多骨病患者得到了实惠。

    截至目前,医院共为各地医院派去60多批近350人次的医疗专家在各协作医院进行大型义诊活动,接受义诊骨病患者1万余人次。

    力行精诚博爱,细节打造“骨医服务”过硬品牌

    厚德精诚,力行博爱,这是一代又一代骨医人秉承的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郑州市骨科医院坚持以服务立院,以爱心和真情抚慰每一位病痛中的患者。

    凡是郑州人,都不会忘记“一碗面温暖一座城市”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面馆老板李刚就是在郑州市骨科医院接受治疗的,住院期间,他真实感受到了骨医人的爱心和温暖。

    今年1月23日,42岁的面馆老板李刚罹患骨肉瘤,来到郑州市骨科医院住院治疗。医院党委在了解到李刚的情况后,高度重视,向医院全体员工发出为李刚捐款献爱心的倡议。

    李刚治疗期间,医院进行多次多科室、全方位的会诊,并联合省内外专家进行共同会诊和论证,为他提出更为权威、专业的诊疗方案。同时,医院还尽最大努力为李刚提供帮助,免除了李刚的手术费用、治疗费用、护理费等。

    为便于李刚更好的治疗,医院还专门腾出一间病房,安排李刚及家人。

    这个事例只是“骨医服务”的一个缩影,细节服务的理念早已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般深植进每一位骨医人的心田。

    2013年春节,医院在全院范围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医护人员为患者准备了免费的饺子、糖果、中国结、小挂件等,营造出家的温馨。

    在刚过去的“慈善日”活动中,该院全体员工捐出善款52000多元。

    “多在细节上下功夫,就能让患者就诊多一分便捷和放心。”张业龙说。

    “戴着口罩,输完液体扭头就走。”这是医院里常见的情景,也易给患者带来冷漠的感觉。为了让患者感受到体贴和温暖,护理人员从细节入手,输液前会主动跟患者沟通,扎完针,也会观察几分钟,跟患者唠唠嗑,缓解其紧张情绪。

    今年3月,医院特意开展“优质服务月”活动,这也是该院党委为提高医院服务品质推出的新举措,旨在通过活动解决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服务品质,打造骨医文化。

    “现在的医疗市场竞争激烈,不仅要拼技术、拼质量、拼价格,还要拼服务、拼环境、拼流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短板,都会使我们失去市场、失去发展的机遇。我们不仅要用心服务、细心服务、耐心服务,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建立特色服务和品质服务。”在张业龙的高标准严要求下,郑州市骨科医院正朝着“中原第一、中部领先、全国一流的区域性骨科诊疗中心”的目标扎实迈进。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