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郑州新闻

释永信:少林72功夫几乎都练过 最高境界是不动心

2013-10-12 07:58:14 来源: 华商报
字号  

  到少林寺30多年来,一直和僧众同吃同修

  华商报:寺里收养了多少孤儿?释永信:一百多个。这次有十几个孤儿面临着小学升初中就学的问题,希望当地能照顾一下,给他们一个好的人生。

  华商报:看来寺庙和社会不可能完全脱离。

  释永信:人不可能在真空中生活,社会是个大家庭,寺庙也是社会的一部分。对我们出家人来说,在精神上、道德上追求要高一些,但在生活上大众一些。

  华商报:方丈有工资吗?

  释永信:我们注重的是修行,这方面看得很淡。我们不叫工资,也就是一些生活补贴或者叫单资,每月发几百块钱,包括我在内,用来买一些生活的必需品。

  华商报:能讲讲你每天的生活吗?释永信:我到少林寺3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和僧众同吃同修的习惯,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早上四五点就起床,从来都这样,这是一种生活习惯。禅堂的禅师比我起得更早,三点多就起来了。起早起晚不能代表什么,只是为了让自己保持一个心态,精进的心态,慈悲的心态,始终不能怠懈。一日三餐也完全是素食。每天都会有两个小时的打坐,坚持坐禅也是我的生活习惯。作为方丈,我还会有很多的应酬。现在信众多,众生的愿也很多。我们也能理解,也希望传递一种正能量,(笑)但有时确实很难满足。我们本来是为了各自的解脱才出家,但出家后还要为生活奔波,还要为众生解惑,(笑)所以很辛苦,但要当成一种责任,一种修功德来做。除了外出开会,我多半时间都在禅堂坐禅、方丈室接待、大殿早晚课中度过。

  少林功夫的最高境界是不动心

  华商报:前不久的“天山武林大会”,我注意到少林寺并没有派人参加。少林寺真的有72绝技吗?

  释永信:少林功夫中有72种功法,也叫72艺。过去少林寺有一个比较大的几千人僧团,练武的人很庞大,根据个人的爱好选择一两种来练,这样能练得更好一些,就这样产生了72种绝技的叫法。民国时期有过书,各种练法都有,其实常练的也就一二十种吧,其它好多功法都是相近的。

  华商报:你会几种?

  释永信:(笑)几乎都练过,但都没有练好过。学着也容易,练着也容易,但练好很难。

  华商报:现在很多人对功夫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拳脚上。

  释永信:拳脚上的功夫只是禅修的一方面。不管是拳脚上的,还是其他方面,只要你做得很好,都代表一种功夫。建筑工人你的活很好,也是一种功夫。种地的你把地种好,这也是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功夫。用心去做,处处留心皆学问,处处留心皆智慧。在做的过程中,开智慧,见功夫。

  华商报:你认为少林功夫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释永信:是不动心,这就是禅定的境界。少林功夫和修禅有很大的关系,我们没有那么多名利心,就是把它当成一种生活的方式,一种修行法门。几十年如一日地练下去,我们相信对身体和精神上都会有好处。

  其实诵经、念佛、拜禅、习武……都是一种修禅,就看你发什么心。发什么心就会有什么结果,发心和结果是成正比的。当然,心底不用功,表面上做得再好也没用,再作秀也没用。

  华商报:禅,在普通人看来挺神秘的,你所理解的禅是什么?

  释永信:我个人理解,禅就是修行人生活中的一种智慧,是一切众生如何做人的普遍真理。

  华商报:普通人修禅也要去禅堂坐禅吗?

  释永信:达摩祖师来到中国之后,变了禅风,禅不再像传统印度禅那样,专门注重沉思冥坐,远离人间苦修,而是把禅融入了生活里面,禅就是吃饭睡觉,禅就是生活。生活中随处可以参禅,随时都能够获得觉悟。这也就是中国禅和印度禅不同的地方。

  我们讲六根清净,六根是眼、鼻、耳、舌、身、意,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基础,就像树的根部。从根本做起,就是从日常生活做起,就是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做起。其实也不是必须打拳、必须坐禅。你每天的日常生活,都是一种修行,就看你有没有心去做。

[作者:秦子  编辑:袁连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