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河南新闻

中国村魂 追忆史来贺

2013-09-27 08:24:38 来源: 中原网-郑州晚报
字号  

  光芒

  共产党的光芒,是每个党员、每个党员干部发出的光的总和

  你认识,或者不认识我

  我在这里

  不泯不灭

  你懂得,或者不懂得我

  我在这里

  不舍不弃

  刘庄已进入了“后史来贺时代”。

  去世10年的史来贺,已是乡村里的一个背影?只是百度上的一个名字?不,他在这里。

  他是一束光。

  他说过:“《东方红》里唱:‘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共产党的光芒,实际上是每个党员、每个党员干部发出的光的总和。党员都是发光体,群众都有趋光性。”

  光芒,穿透了生死,超越了时限,遗泽绵延,英名流传,他做到了。

  从精神而言,刘庄就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城池。它的核心“五个坚持”: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发展集体经济,坚持合理差别共同富裕,坚持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刘庄世代感悟凝成的基石。

  村中一根高大的标志柱上,环绕14只手臂14只圆环,象征全村14个姓氏手拉手心连心。被冠以“首富”的刘庄人,彻底打破了“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的逻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信党不信邪,齐心奔幸福,自力更生,奋进超越,已形成了一种独具刘庄特色的意识形态。这正是史来贺留下的无形遗产。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干部看支书。”50年的老支书,永远的老支书,这个澄澈明亮的“发光体”,一生的操守,一生的感召,化作了无言的照耀,无尽的照耀。

  老史从1965年起,先后由县委、地委开工资。起初工资比劳力工分收入高,他一连12年向村里交工资,按劳力平均水平拿工分。1977年起,劳力收入远远超过他的工资,他又退出工分拿工资。连回村的退休干部和教师都享受的公共福利也不要。

  他说:“有人说我史来贺一生不爱钱,这话不对,集体致富咋能离开钱?但共产党员只能为党增光,不能以权沾光。党员干部不怕吃亏,才能‘说话有人听,号召有人应’。”

  他去世后,整理遗物的人直掉泪。老书记家是全村最简陋的,最值钱的就是新飞冰箱、18英寸彩电,老柳木圈椅、老方桌、长板凳已是村里的古董;卧室里,木板床铺着旧被褥,房间从南到北扯了两根长铁丝,上面搭着四季衣服,连一个衣柜都没有。他的遗物,只有用旧了的草帽、老花镜、放大镜、计算器、手表、小收音机、对讲机……

  “咱刘庄1000多口人,谁都没有亏,只亏了一个人,史来贺呀!”刘庄百姓抚胸扪心,人活着絮絮念,人死了泪涟涟。

  刘庄的年轻人,不是团员就是民兵,都有组织。

  修飞还记得走过史家门前总听到一声叮嘱:“小飞好好学习啊!”

  清达还记得小时候扑上前喊:“老史爷爷!”

  2003年,他们的“老史爷”倒下了。

  十届全国人大会议,史来贺不得不请假了。春节刚过,他在村民大会上正讲3年规划时,突然剧烈咳嗽,伴有发烧。家人好不容易将他送进北京协和医院,他气得不准世领进病房:“家里生产不让我管,把我弄到这儿来干啥?”医生诊断,他的肺疾尚未深入膏肓,但是身体严重透支,尤其在晚年,奋力拔高的超重负荷,昼夜兼程的殚精竭虑,体力渐渐耗空,已经无法手术。

  4月14日下午,史来贺突然休克,抢救一个多小时不见好转。然而在返家路上,奇迹出现了:刚入刘庄地界,一度骤停的心脏重新跳动起来;快到家门口,心跳趋向正常……在刘庄度过的最后10天,他把呼吸机的金属插管咬得格格响,直至咬扁——他想说什么呢?

  4月23日19时,意识清醒的他,头动了动,竭力想张嘴睁眼。世领双手捧着他的头,泪如雨下:“爸,你要交代的事我知道了,我一件一件对你说……”他拼尽余力,听世领讲完刘庄3件大事,几分钟后,就沉入了平生从未有过的久久歇息……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从北京打来电话,对史来贺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对亲属表示诚挚慰问。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到基层单位送的800多个花圈,层层簇拥,淹没了礼堂门前的广场,向着刘庄村魂,向着中国村魂,致哀,致敬!

  50年的日子像星星一样稠,老支书的遗泽闪闪烁烁遍布天空。

  天幕上那一片巨大的空白,能用什么充填呢?

  光芒。只有光芒,能使天地重新丰盈,能使生机重新饱满。

  太阳当空,光芒普照!

[作者:朱夏炎 王 钢  编辑:袁连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