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创业板指数不断攀升,以创业板为首的减持大军正日趋活跃。Wind数据显示,年内已有883家公司遭遇减持,累计减持规模达到81.12亿股,市值高达919.28亿元。虽然同期也有增持发生,但净减持规模仍达到711.49亿元。
“两板”减持汹涌
今年以来产业资本减持势头猛烈,5、6、7月减持规模均在百亿元以上,8月由于适逢中报披露的窗口期,减持规模略有下降,但仍然达到83.75亿元。
产业资本通常是指投资在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生产部门的资本,所有者一般是公司前几大股东、其他中小股东以及公司管理层等。
统计显示,在今年以来的产业资本减持的案例中,仅有不到900笔是针对沪、深主板公司的减持,而针对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的减持占比则超过八成以上。由此可见,随着中小板及创业板指数走高,产业资本的减持意愿明显回升。
Wind数据显示,中小板公司海康威视在年内已遭股东减持18笔,涉及市值达到49.19亿元。金螳螂也遭到股东17笔减持,变动部分的参考市值达到34.08亿元。荣盛发展股东在年内更是频繁减持达到51笔,减持部分的参考市值约为16.25亿元。
尽管与主板公司相比,创业板公司市值和盈利规模相对较小,但是年内创业板的减持规模却十分显著。据统计,年内有250家创业板公司遭到股东减持,减持金额达222.16亿元。碧水源、华谊兄弟、智飞生物等6家创业板公司被减持的规模都在5亿元以上。
按照证监会行业划分,今年以来房地产开发、电子元器件、其他电子设备、计算机应用服务业等成为减持的高发板块。其中,地产公司累计遭到减持107.5亿元。相比之下,银行、渔业、家具制造业、租赁服务业等行业被减持的规模尚未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产业资本减持操作中,有1268笔是通过大宗交易完成的,减持市值为49.27亿元。目前,沪、深交易所均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大宗交易进行股份转让,这样可以降低股东减持对二级市场股价的直接冲击,对普通投资者利益能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减持套现收益多
凭借着大幅减持,产业资本分享到了股市带来的财富效应。同时,一些上市公司也凭借减持套现为业绩“添光增色”。
作为创业板明星股之一,自今年4月开始,华谊兄弟股价演绎了连续上攻行情。此后,公司重要股东连番减持,但都未能影响公司股票的牛市行情。统计显示,4-8月期间,公司控股股东王忠军及兄弟王忠磊分别完成了四次减持,公司董事即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也于6月3日以30.32元的均价减持308.87万股,占总股本的0.51%。此外,公司高管及相关人员也进行了多次减持。
通常情况下,股东大量减持后,往往会对公司股价形成一定压力。不过,从华谊兄弟的股价走势上看,尽管遭遇股东连续减持,但公司股价却丝毫未受影响。可以说,公司业绩大幅增长、所属概念受到市场青睐、行业得到国家扶持等因素,奠定了公司股价维持坚挺的基础。
与此同时,华谊兄弟对于资本运作的精通也成为上市公司炒股的典型。今年以来,华谊兄弟已连续多次减持掌趣科技。作为手游概念的代表,掌趣科技股价自4月以来迅速上攻,并在5月21日达到77.11元的高点。尽管公司因筹划重大事项自7月17日起停牌,但此后申银万国、银河证券、民生证券等券商仍然纷纷给出了推荐及增持的评级。
5月13日,华谊兄弟持有的掌趣科技15.73%股份全部解禁,公司当日便通过大宗交易以55元和58元的价格出售350万股和160万股,合计占掌趣科技总股本的3.12%。6月17日公司再度以31元的均价通过大宗交易出售掌趣科技300万股。正是由于抛售掌趣科技股票套现,华谊兄弟上半年投资收益达到3.31亿元,同比增长了497.72%。
荣信股份也在年内累计减持恒顺电气1610万股,预计扣除所得税费用后净利润为7940.83万元,已占荣信股份2012年度经审计净利润的68.86%。此外,康恩贝也在年内多次减持佐力药业持股。
解禁潮渐趋平静
Wind数据显示,2013年两市共迎来4410.72亿股解禁,这一规模已经超过前两年的总和。特别是今年7月,解禁规模达到2690.42亿股,占据全年过半比重。
不过,9月以后,解禁规模开始出现下滑,解禁潮已趋于平静。根据统计,9月将有208.19万股迎来解禁。10月、11月更是下降到130万股以下,12月仅反弹到177.52万股。这意味着,未来两市所面临的解禁压力并不大。
从解禁规模上看,9月底宁波港首发原股东配售股将迎来解禁,数量共97.2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70%以上。此外,洛阳钼业、中南传媒、荣盛石化等公司年底首发原股东解禁规模也在10亿股以上。
创业板公司中,华策影视、宝利沥青、汇川技术、智飞生物等公司也将陆续迎来首发原股东限售股解禁。其中,华策影视解禁规模为3.55亿股,公司年内股价走势十分强劲。
业内人士指出,年内解禁潮峰已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小非集中减持对市场的压力。随着大小非减持情况增多,投资者需要正视这种现象。虽然不能简单将大小非减持与公司业绩挂钩,但是当上市公司业绩表现不佳时,产业资本更有高位套现的冲动。 □本报记者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