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发展农业产业化成我国利用外资扶贫新动向

2013-09-01 10:43:00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空心化、老龄化的农村如何扛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

  这一现象也引起国际机构的关注。记者日前赴山西采访了多个亚洲开发银行资助的中国农村减贫项目,这些项目共同的特点是将支持农户融资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传递农村致富脱贫的新动向。

  大棚里种冬枣:妇女能顶半边天

  夏末秋初,恰逢冬枣开始上市。记者从太原驱车5小时来到位于晋南的临猗县庙上乡张庄村,眼前上千亩排列整齐的冬枣大棚非常壮观。

  “以前露天种冬枣,枣子容易开裂,卖不上价,一亩地最多收入八九千元,如今大棚里种冬枣,比其他地方早上市半个月,一斤能卖十多元,产量和质量也提高了,每亩收入超过2万元。”看着一串串青里透红的冬枣,52岁的张庄村妇女主任朱秀丽高兴地说。

  张庄村三千余亩地90%种植冬枣,但多年来由于种植技术落后,冬枣质量和产量较差。2009年,当地被列入亚行贷款河川流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户利用亚行低息贷款,搞起了大棚种植,引入冬枣生产新技术,走上优质高效枣业发展之路。

  朱秀丽的丈夫和儿子都在县城工作。她目前独自在家打理21亩枣林。“去年架了9亩大棚,一年收入十几万元。我们村1200多人,近800人是妇女,几乎都在种枣,农村致富妇女顶上半边天。”她说。

  临猗县副县长倚天亮说,借助亚行项目,县里推行“农户+合作社”模式发展冬枣产业,由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统一技术管理、施肥、生产、销售及储藏服务,真正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目前全县枣树种植面积已达20万亩,成为县里富民兴农的支柱产业。

  规模化养鸡:农村大学生的创业新天地

  位于山西中南部的汾西县地处黄土丘陵残垣沟壑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年收入低于2300元的贫困人口超过8万人。结合特殊地理位置,当地利用亚行贷款,采用“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搞起了肉鸡养殖和核桃种植。

  车行在蜿蜒的山路间,远处山坡上一排排蓝色屋顶的现代化鸡舍在青山掩映中格外醒目。

  汾西洪昌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长水告诉记者,为帮助农民脱贫,亚行为农户提供贷款建养鸡场,企业为农户贷款提供担保,并统一提供鸡苗、饲料、药品、防疫和技术指导,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

  “虽然上半年H7N9禽流感让很多地方养鸡户受损,但我们因为与企业签署固定价格回收协议,没有受到丝毫损失。”站在自家的养鸡舍面前,24岁的农家女孩张红记说。

  2011年,张红记从隔壁县的榆次农校完成大专学习,之后回到家乡永安镇。她告诉我们,亚行支持建的现代化鸡舍一个大棚需54万元,去年她和两个亲戚各投18万元合建了一个大棚,一年多来已出笼7批鸡共7万只。按每只净赚3到3.5元计算,一个棚一年可赚20多万元。

  “亚行项目给了我创业的希望。”张红记说,她从亚行贷款10万元,家里凑了6万元,政府补贴2万元,凑够了创业基金。“现在大学生就业很难,亚行项目让我不仅学有所用,也在家乡找到了未来的事业。”

  农田里种莲藕:教会农民致富技能

  襄汾县邓庄镇燕村临近汾河,荒滩地多沙土,当地农民曾种红薯玉米,但产量不高收入低。

  2011年,当地利用亚行贷款和技术支持,引入设施节水莲藕项目,在浅滩地开挖沟池,铺上防渗膜,引水入池种起了莲藕。

  “按这种方式种一亩莲藕投入约1.4万元,其中挖池铺膜一次性投入近1万元,使用期限按10年计算,年均千元,一年生产性投资4000多元。亩产莲藕5000多斤,按每斤1.8元销售,年产值近万元,每亩年纯收入近5000元,比以前种玉米每亩五六百元翻了几倍。”燕村种植户郭吉凤为记者算了一笔账。

  在襄汾县农委组织的一场莲菜种植技术培训会上,记者看到除了留守老人、妇女参加培训,一些曾外出打工的青壮年也回乡学习,还有不少隔壁县的农民专程来参加培训。

  山西省扶贫办主任王立伟说,亚行项目除了向农户提供低息贷款解决融资难,更注重对农户的技能培训和项目的示范性。山西获得的1亿美元亚行贷款中,有近7000万元人民币的管理培训费是无偿赠与的,就是为了让更多贫困农民拥有致富脱贫的终身技能。

  山西省项目办主任苏贵定介绍,山西省亚行贷款河川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自2010年启动以来,加上地方配套,总投资超过14亿元。项目覆盖山西中南部和东西两山5市26县227乡,其中包括12个贫困县。支持贷款农户48040户,增加劳动就业1.1万人,其中留守妇女占一半以上。(记者 韩洁)

[作者:吕思言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