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在郑州城市发展中发力

2013-08-23 01:31:21 来源: 郑州晚报
字号  

郑州图书馆新馆

郑州图书馆新馆

郑州市群众艺术馆

郑州市群众艺术馆

我市原创舞剧《水月洛神》如梦如幻

我市原创舞剧《水月洛神》如梦如幻

巩义市市民文化艺术中心

巩义市市民文化艺术中心

荥阳市市民文化艺术中心

荥阳市市民文化艺术中心

金水区文化馆免费培训书法

金水区文化馆免费培训书法

暑期孩子们在管城区平等街社区绿色电子阅览室上网

暑期孩子们在管城区平等街社区绿色电子阅览室上网

市民在郑州图书馆新馆看书

市民在郑州图书馆新馆看书

荥阳高村乡文化站

荥阳高村乡文化站

我市品牌文化活动新春民间文艺大巡游

我市品牌文化活动新春民间文艺大巡游

公益舞台“情韵郑州”庆七一绿城音乐会

公益舞台“情韵郑州”庆七一绿城音乐会

金水区阳光嘉苑社区广场文化活动

金水区阳光嘉苑社区广场文化活动

鲁庄文化剧场

鲁庄文化剧场

    让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遍及城乡,让公共文化活动来到市民身边,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均等的文化服务,使人民群众在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生活中,思想得到净化,精神得到提升,这是郑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初衷。

    2011年7月以来,我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顺利完成创建各项工作任务,形成了具有郑州地域特色的经验做法,提高了我市公共文化的影响力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有力地促进了郑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郑州晚报记者 杨宜锦/文 白韬/图

    1

    完善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

    着眼适应群众文化需求和城乡快速发展实际,我市两年来共投入20多亿元用于新建、改建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市本级“五馆”抓达标。郑州市群艺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均为国家一级馆。郑州市青少年宫被评为“全国先进青少年宫”。市图书馆新馆(郑州市民文化中心)投资6.1亿元,总建筑面积72450平方米,总藏书量240万册(件),目前,已投入试运行,年底正式对外开放。

    县(市)区“两馆”抓提升。全市12个县(市)区的“两馆”全部达到国家三级馆以上标准。其中,20个馆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比如,荥阳市投资近2亿元,建成总面积3万平方米,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大剧场为一体的文博中心;巩义市投资2.3亿元,建成总面积5万平方米的市民文化艺术中心。

    乡镇(街道)文化站抓完善。目前,全市114个乡镇(街道)都有单独设置、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文化站,实现免费对外开放。

    社区(村)文化设施抓普及。两年来市里先后投资2240万元,建成标准化社区文化中心560个,覆盖率达到92%;投资8400万元,建成标准化村文化大院2100个,覆盖率达到95%。基本实现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的全覆盖。

    2

    跃升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一)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  在郑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绿城读书节、绿色周末、情暖新春专场文艺演出等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逐渐形成我市特色文化活动品牌,而“金水都市舞蹈节”, 二七区“礼乐中国”、“国学大讲堂”,荥阳市象棋艺术节等县区文化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广泛。连续多年精心组织的“送书下乡”、“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活动,也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为我市去年围绕政府“三大主体”工作推出的大型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情韵郑州·四季风”以春、夏、秋、冬四个演出活动季的形式呈现,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广受好评。“绿城读书节”以创建学习型社会为宗旨,致力于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开展图书展销捐赠、书香家庭评选、科普知识系列讲座、演讲征文比赛等,仅2012年就吸引全国200多家出版发行企业参加,50多万人参与了读书节系列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

    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活跃了全市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不断满足了他们的基本文化需求,有效地增加了他们的幸福指数。

    (二)多样的文化大餐  在郑州,广大群众享受的公共文化服务全免费,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乡镇文化站、公共电子阅览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免费向群众开放。

    同时,在“政府购买、院团演出、群众受益”的原则下,我市按照每场市级院团2万元、县级院团5000元的政府补贴标准,市、县(市)区政府每年共同采购1000场优秀舞台艺术节目,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开展演出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不出家门就能欣赏到精彩的文艺节目。

    作为文化惠民工程,“情暖新春”专场文艺演出活动旨在丰富我市广大人民群众春节期间文化生活,活动自2011年启动,3年来坚持把票送到低保户、困难群体和节日期间坚守一线的职工及普通市民手中,仅2013年春节期间,16场演出惠及广大民众近3万人,为郑州春节文化活动增添了一抹亮丽的风景。

    (三)贴心的艺术享受  根据群众文化需求多元化特征,我市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力求满足人民群众的求知、求益、求趣、求解、求乐、求美心理,给群众带来了贴心的艺术享受。

    如“群星讲堂”,坚持文艺普及与特色培训相结合,特邀国内、省市专家授课。“公益大展厅”,展示厚重中原文化,“公益大舞台”,展示各具特色活动,“公益大讲堂”提升群众文化艺术修养。

    在服务均等化方面,通过连续多年开办暑期少儿艺术公益培训班、郑州市少儿文化艺术节等活动,积极为未成年人搭建“梦想舞台”;经常组织文化志愿者走进敬老院,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通过开设盲人阅览室、定期为市福利院配送图书、为聋哑孩子编排舞蹈等方式,为智障群体提供“定点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将农民工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对象,为农民工开展“零门槛服务”,全市社区公益性文化活动阵地全部就近向外来务工人员免费开放,为农民工子女和低收入家庭子女免费赠送购书卡;全市群艺馆、文化馆还设立了面向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的艺术辅导培训室,并利用寒暑假举办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美术、音乐、舞蹈系列培训班,以实际行动来关爱打工子女和低收入家庭子女,普及、提高农民工的艺术修养和欣赏水平。

    ■百姓心声

    发自百姓内心的真实感受

    “我常年生活在农村,没想到在家门口还能免费看到这么专业、好看的演出!感谢演员们的精彩演出、感谢政府!”新密退休职工顾金梅说起看到的精彩演出,高兴得嘴都合不拢。而刚从社区文化大院领到《郑州市公共文化服务地图》的市民曹敏也发出由衷的感叹:“作为一位普通郑州市民,我越来越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浓厚文化气息,享受到越来越多的文化服务,生活在这里,真好!”

    文化搭建起市委、市政府与市民群众之间的桥梁,让广大人民群众在享受文化愉悦的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对党的深厚感情。

    通过采访记者发现,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乡村文化大院,因享受到免费优质的文化服务而生活品质大大提高的事例还不胜枚举。几乎所有的市民都对近两年来我市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实际行动看在眼里,念在心里,他们还希望,家乡郑州能够进一步加大对文化的重视程度,使郑州文化的发展紧跟经济步伐,为老百姓提供更多更好、更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创建示范区工作标志着郑州市文化建设跨进了新的历史阶段,虽然我市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示范区创建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两年集中创建工作即将结束,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做好文化惠民工作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抓下去,让文化真正适应城市经济发展,让文化发挥力量,在郑州城市发展中继续“发力”。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