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河南抗战老兵联谊会昨日在郑举行

2013-08-16 03:00:36 来源: 郑州晚报
字号  

看到家人递过来的有自己影像的报纸,宋老夯百感交集。

看到家人递过来的有自己影像的报纸,宋老夯百感交集。

关爱老兵资深志愿者孙春龙从深圳赶来参会。

关爱老兵资深志愿者孙春龙从深圳赶来参会。

为参加联谊会的全体老兵合影时,一位老兵出列为老弟兄们拍照。

为参加联谊会的全体老兵合影时,一位老兵出列为老弟兄们拍照。

    昨天,是抗日战争胜利68周年的纪念日。

    曾经,中国军民顽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付出了巨大牺牲。仅在郑州新密,曾经有500多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参加打“老日”,只有2个人活着回来。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在关爱老兵志愿者的精心组织下,昨日上午,27名抗战老兵相聚在郑州,共同参加“铭记历史 感恩老兵”河南抗战老兵联谊会,其中薛文、孙耀邦、宋老夯等都是本报《不能忘却》特刊中的主人公。 郑州晚报记者 张翼飞 廖谦 文/图

    看到本报《不能忘却》老兵特刊,老兵们很激动

    昨日上午10点,郑州晚报记者来到活动现场。一下车,就看到了几位身着墨绿色统一服装的志愿者一起把一位老人从面包车上抬下来,老人行动不便,身下是自制的简易轮椅。这位92岁老兵名叫朱恪信,守黄河桥白刃战身中17刀,昨天特意佩戴纪念章前来参加联谊会。得知他没有轮椅,郑州晚报记者立即表示,可以通过晚报爱心公益社,为他捐献一部轮椅。

    联谊会现场,老兵们看到本报8月6日的《不能忘却》老兵特刊都格外精神。88岁的薛文说:“报纸上说出了我想说的话。今天来参加活动,特别高兴,见到的老弟兄没有认识的,但一见如故,因为我们都是抗日的,都不愿做亡国奴!”

    95岁的宋老夯耳朵背,14岁的孙子宋子龙把报纸递到他面前,他看着上面自己的照片,很高兴,也很激动,不住地点头。

    “让这些老兵得到关怀和关注,比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

    负责这次活动的志愿者李百泉说:“这些老兵都已到了垂暮之年,生活大多都比较贫困,他们渴望得到关爱和关注。而一份精神上的安慰和认可,比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

    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老兵回家”活动发起人孙春龙从深圳也赶到了现场。他一直帮扶全国各地的抗战老兵,其中有河南抗战老兵140余人。

    孙春龙说:“这些老人年事已高,最重要的是得到精神上的安慰,以后,我们还要更加深入地挖掘发现老兵,和政府部门积极联络,让老兵的安抚政策得到尽快落实。”

    民革河南省委为联谊会安排了场地和就餐,让老人们享受到一份尊重。杜康控股郑州分公司也为到场的老兵每人准备了价值1500元的慰问品。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