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防暑药”随身带:三伏天养生必知的保健方法

2013-07-15 13:23:00 来源: 齐鲁晚报 
字号  

    13日入伏,意味着“高温、高湿、高热”的三伏天已经到来。最近一段时间,由于气温的节节攀升,空气潮湿,各种细菌滋生繁衍,疾病更容易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与平时相比,医院的门诊量也明显增加;中暑的、发烧的、腹泻的,还有突发心脏病、脑血管病的……那么,入伏后应该如何养生呢?

  ◇“防暑药”随身带
  步入三伏天,中暑也进入了高发期。高温、湿度过大、通风不畅、劳动强度大等是中暑的主要原因。中暑一般表现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昏迷或死亡。
  在高温环境下,市民要特别重视防暑降温,尤其高温下的作业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多饮用含盐饮料,补充水分和营养。另外,家庭中还可常备一些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防暑解暑、调理肠胃的中成药,以防万一。
◇“空调房”别久留
  酷暑盛夏,不少市民喜欢整天待在有空调的屋里。但空调室内的空气与外界几乎隔绝,氧气得不到补充,人体便会缺氧,从而导致人体器官不能正常工作,引起内分泌紊乱。此外,空调冷风会使人体表面的毛孔收缩,一旦周围环境温度发生变化,也会引起内分泌紊乱,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发热、盗汗、身子发虚等。
  因此,天热不可贪凉,空调温度不可调得过低,26℃—28℃是比较合适的温度。要避免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中,以及大汗淋漓后直接跑到空调下面直吹。
◇入伏后饮食要谨慎
  三伏天温度高、湿度大,成了细菌和霉菌的“乐园”。在微生物繁殖较快的夏季,市民需格外当心吃坏肚子。
  此外,冰冷饮品可使人体的胃肠道温度突然下降,毛细血管骤然收缩,诱发肠胃疾病。喝冷饮要适度,在选购食物时应尽量选择新鲜食品,食物的存放时间也不宜过长。
◇“老病号”多注意
  在高温燥热的环境下,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心率加快,心脏负荷加重。人体大量排汗,体内水分流失多,使血液黏稠度上升,血液循环受阻,易诱发血栓、心梗、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在高温天气下,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需格外注意。
  同时要适度运动,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宗禾)

[作者:刘虹利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