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微信涉及案件多发 谨防“微信”成“危信”

2013-06-06 10:38:00 来源: 北京晨报 
字号  

    中年男子华某从去年底开始接触微信,一有工夫就摇一摇,毫无戒心的他摇到了自称是模特的菲菲。菲菲多次编造各种理由,先后骗走华某39.8万元。直到华某妻子发现真相,华某都没见过菲菲真容。(6月5日《扬子晚报》) 

    微信是这两年非常流行的一款聊天工具,摇一摇就能知道谁在和你同步摇手机,还能看看附近还有哪些人,好玩的微信吸引了很多人。但,有的时候好玩的微信,换来的却是不好玩的结果。一起起“摇”来的祸端,应该成为年轻人的警示:其实,微信,也只能微微地信一信!

    作为微信的用户要自律自重。当然,这是一个开放的时代,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但是开放的社会也要有道德的底线,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自己要能经得住诱惑。能不能经得住诱惑,要看自己有没有一个纯洁的心。虽说这个时代再也不是“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社会,男女之间的交往越来越普遍,越来越频繁。但普遍和频繁不是胡来的挡箭牌。纵观这些案件的受害者,有很多是因为自己的思想“长了毛”。微信只能微微地信,在构建防御心理的同时,也需要给自己的心理来一次除污去垢,安装一款防毒、杀毒的软件。

    微信涉及案件多发,受害者有责任,但微信成为“危信”也和监管部门没有“威信”有关,微信的受益方更难辞其咎。有关部门有责任为微信的诚信做点事情。

    首先要出手的就是发明者和运营商。在这款软件的使用和升级的时候,不能为了利益的最大化和大范围的推广,而降低了门槛,在技术手段上进行监督,对微信用户进行实名登记,都是行得通的。

    其次,治安部门要对自己的犯罪预防手段进行更新换代,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在技术上、措施上、破案精力上,都要引起重视。加大打击力度,不因为新生事物,使微信成为一个治安防范的盲区。

    微信出了个新课题,如何让用户“摇”得更“健康”,有关部门不能坐以待毙。别让只能微微相信的微信“摇”散了社会的身板。这需要相关部门有威信,不能仅仅赚取了钱财而忘记了责任!

    郭元鹏(知名时评人)

[作者:刘虹利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