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中国启动对欧葡萄酒“双反”

2013-06-06 09:25:00 来源: 南方日报 
字号  

今年一季度,我国葡萄酒企业利润增速自2010年来首次为负。新华社发

    昨日,国家商务部在官网发布消息,称已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的有关规定,决定启动对欧盟葡萄酒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程序。

    商务部消息称,已收到国内葡萄酒产业递交的申请,指控原产于欧盟的进口葡萄酒以倾销、补贴等不公平贸易方式进入我国市场,对我国葡萄酒产业造成冲击,请求商务部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南方日报记者 牛思远 欧志葵 通讯员 宋婷婷

    ◆解读

    绝对数额不大但地位重要

    昨日商务部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媒体提问,欧盟刚刚公布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初裁决定,商务部选择这一时间节点公布对欧洲葡萄酒的“双反”调查是否为“报复”措施。

    刘丹阳回应称,葡萄酒反倾销案是“根据国内葡萄酒产业申请,同时也是根据中国相关法律以及程序开始的正常的贸易调查”。但他也表示,葡萄酒行业是欧洲农业的一部分,在欧洲也是比较重要和敏感的行业,“虽然金额不是那么特别大,但是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非常了解这一点”。

    “我们的光伏产品销售价格低,依靠的不是倾销,而是效率,这些是欧美等国家所不能比的。”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认为,启动对欧盟葡萄酒的双反调查属于“温和地警告”。如果欧盟再做得过火,中方将有可能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莫世健认为,此次商务部选择葡萄酒产业进行反击,更多还是姿态性的。相比光伏产业,葡萄酒行业在绝对数额上小很多,但假如进行反倾销,长远来看对欧盟也不是好消息。目前还很难判断未来中欧贸易争端的走势,还要看后期彼此间的博弈。

    ◆现状

    进口葡萄酒冲击国内产业

    “从数量和价格上看欧盟葡萄酒确实存有向中国市场倾销的嫌疑。”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分析认为,自欧盟进口的葡萄酒数量已占国内进口葡萄酒总量的60%,并且还有不断增加之态势;同时,欧盟对葡萄酒产业的补贴为其低价倾销创造了条件。

    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分会秘书长王祖明此前表示,近年来自欧盟进口葡萄酒数量急剧增长。“欧盟是全球最大的葡萄酒产区,多年来处于葡萄酒生产过剩,在看到中国葡萄酒消费市场显现出巨大潜力后,其向中国大量低价出口葡萄酒,力图抢占中国市场的意图非常明显。”

    昨日,在商务部举行的“解读中欧光伏产品贸易摩擦有关问题”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副局长刘丹阳透露,从2009年到2012年,中国从欧盟进口葡萄酒由6.4万千升上升到25.7万千升,金额达到10.4亿美元,年均增幅达到59.83%。

    “进口数量增长非常快,占我国总进口数量的比例由2009年的37.15%上升到2012年的65.16%。”刘丹阳说,欧盟葡萄酒对华出口国家主要是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2012年上述四个成员国对中国葡萄酒出口数量分别是14.01万千升、7.14万千升、3.12万千升和0.38万千升,四国合计出口量占到了欧盟对华总出口量的96.33%。

    2012年以来,受到葡萄酒进口量迅速增长和需求景气度下滑影响,几乎所有中国葡萄酒企业都陷入困境,经营状况、经营业绩和市场份额下滑严重。

    日前中国食品发布的2012年财报显示,2012年中国食品以长城葡萄酒为主的酒类业务收入增加5.2%,相比去年18.6%的增幅大跌。

    银河证券的报告指出,2013年前3月,我国葡萄酒行业实现收入103.91亿元,同比增长3.77%,实现利润总额13.71亿元,同比下滑4.66%。这是利润总额增速自2010年以来首次为负。

    ◆影响

    国产葡萄酒有望重新占领市场

    “启动欧盟葡萄酒反倾销调查势必会对欧盟的葡萄酒出口业务造成打击,其数量优势和价格优势有望弱化,欧盟进口葡萄酒退出的市场有望被国产葡萄酒所重新占领。”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分析说。但简爱华也指出,虽然对欧盟葡萄酒反倾销调查利好国产葡萄酒,但是国产葡萄酒不能因此而“忘乎所以”,“欧盟进口葡萄酒退出的市场也有可能被其他地区的进口葡萄酒所替代”。

    简爱华表示,在中国进口葡萄酒地区结构中,欧盟地区占据60%,居于主导地位,但是美国、阿根廷、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业已看中中国这一市场,近两年的出口量增长态势明显,未来有望在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中占有更多比重。

    北京天地和律师事务所律师张鹏也认为,对欧盟葡萄酒“双反”调查的消息更多还是资本市场炒作,实质影响没有那么大,也不会很快对进口葡萄酒征收高额关税。

    他认为,从法律程序上来说,目前商务部尚未正式公告立案,而一般立案到结案有1年的时间,初步裁定最快要6个月,因此对欧盟葡萄酒即使是采取临时性的措施也要在半年后,而假如最终裁决成立征收高额关税,则是至少1年以后的事情了。“光伏产业终裁要到年底,此前如果双方能达成妥协,不排除葡萄酒案会被牺牲掉”。

    此外,国产葡萄酒确实存有内功不足的问题,所以才会在进口葡萄酒的冲击下业绩集体下滑。葡萄酒品种少、品牌价值低等问题长期存在并未有明显好转。简爱华建议,国产葡萄酒一是提升品牌价值,从品酒会、酒庄建设等多方面以提升品牌价值;二是增加葡萄酒品种、降低葡萄酒产品风险。

    从长期看,我国葡萄酒行业依然被看好。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人均葡萄酒消费量接近1升,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左右,与同处于东亚、有着相似饮食习惯和文化的日本人均1.88升相比,还有将近一倍的提升空间。

    记者观察

    欧对我“双反”无赢家

    昨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将针对来自欧洲葡萄酒展开“双反”调查的消息。有媒体认为,两案交汇打响了中欧贸易战。

    事实上,我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在初裁结果出来前,曾公开回应中欧光伏摩擦,称不希望看到“贸易战”。姚坚强调,如欧委会执意征收反倾销税,不仅对中国企业造成重大影响,也会对欧盟企业造成重大影响。

    欧盟光伏“双反”案牵扯面极广。据悉,欧盟光伏“双反”案涉及中国200多亿美元的对欧出口,占中国对欧出口总额的7%左右,占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的80%左右,关系到中国上千家企业的生存和40多万人就业。

    据欧洲独立经济研究机构预测研究所调查,如果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将使欧盟消费者对光伏产品的需求下滑,导致欧盟3年内失去24.2万个就业岗位以及272亿欧元(约合353亿美元)的“附加值”。

    但欧盟委员会在昨日凌晨的初裁中,依然决定对涉案中国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中国商务部随后公布了针对来自欧洲葡萄酒展开“双反”调查的消息。

    葡萄酒行业是欧洲农业的一部分,是欧洲重要和敏感的行业,虽然金额不是非常大,但非常重要。商务部公平贸易局副局长刘丹阳表示,葡萄酒案件是根据国内葡萄酒产业申请,同时也是根据中国相关法律以及程序开始的正常的贸易调查。作为中国政府的调查机关,公平贸易局一贯坚持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中国政府对于贸易救济措施的运用也是持一种审慎的态度。

    比利时光伏企业Cleantec Trade总裁沃特·维美徐说:“这里没有赢家,只有输家。”上下游供应商构成了欧洲太阳能价值链的70%,“双反”给这些供应商带来的损失将超过给欧洲太阳能企业带来的好处。德国太阳能系统供应商IBC太阳能的诺贝特·哈恩也持相同观点。他说,如果实施惩罚性关税,70%到80%在欧洲生产的太阳能模板价格将大幅上升,利润和需求将相应下降。

    黄颖川

[作者:种卿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