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金融惠农“最后一公里”亟需打通

2013-06-06 09:25:00 来源: 南方日报 
字号  

    目前,农村金融体系服务网点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地区居民期待能够享受更好的金融服务。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说起银行业,人们自然会跟城市发达的商贸服务业等联系起来,但在广袤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同样不可或缺。然而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相对滞后,存在服务网点少、基础设施薄弱、农企贷款难等问题,因此广大农民和农业企业对于金融服务的渴求尤为强烈。

    惠州是一个农业大市,城乡之间还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因此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面对农村金融市场这块大“蛋糕”,记者目前在惠州农村地区网点数量较多的三家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惠州市农商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了解到,他们均通过各种方式加大服务三农的力度。

    惠农更加“给力”的同时,记者通过调查问卷也了解到,在农村地区,人们期待着能够享受更好的金融服务,普遍反映的问题包括服务网点少、业务办理时间长、贷款难等。如何让农村金融服务不被“边缘化”?惠农的“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制约农民、农企贷款的瓶颈在哪儿?农村“钱荒”何解?

    一盼

    提升金融服务软硬件设施

    记者通过网络以及纸质问卷调查了解到,目前在农村金融服务质量方面,集中反映的前三大问题分别是服务网点少,存、取款不便;服务态度差,业务办理时间长;贷款困难,限制条件多。

    惠东县安墩镇水美小学校长张立冲告诉记者,安墩镇属于惠东偏远的山区镇,而水美又是安墩镇较为偏远的地区,从水美到安墩镇中心地区约20公里。镇上只有一个银行网点。每次要存取款,骑摩托车到镇上要40分钟,颇为不便。

    同时让张立冲烦恼的是,每次去该网点办事,总要面对长长的队伍,因为该网点只有一个服务窗口。另外网点虽然设有ATM机,但在农村地区,大部分人还是使用存折。“安墩镇有好几万人,就只有这一个窗口的银行网点。希望能够多开窗口,多一些网点或者是相关的服务设施,让老百姓存取款更为方便。”张立冲说。

    此外,伴随着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曾经喧嚣的乡镇常住人口逐年减少,不少金融机构已撤离往日“辉煌”的基层网点,给老百姓存款、贷款带来不便。

    在惠东县另一山区镇——高潭镇,居民罗先生告诉记者,以前镇上有两个银行网点,后来一个网点撤销了,目前只剩一个,存取款有些不便。罗先生也能理解银行网点撤走的做法,毕竟近年来高潭有不少年轻人外出打工,银行的业务也会有所影响。

    居住在仲恺高新区潼侨镇的钟先生期望农村地区的银行网点能够提高软硬件服务设施。经常跟银行打交道的钟先生说,他常遇到的问题包括:取款机常出故障;网点开放的窗口较少;银行服务态度较差,作风懒散、态度冷淡,甚至出现迟到早退的现象。

    应对:推进助农取款“村村通”工程

    记者从惠州市金融工作局《2012年总结及2013年工作思路》上了解到,该局积极配合农行及各县区启动助农取款“村村通”工程,以农行金穗“惠农通”为载体,利用转账电话为农户提供查询、小额转账、小额取现等功能,将金融支付服务渠道延伸到村一级,实现了农民“不出村、无风险”支取生产生活所需的小额资金。

    惠州农行三农金融部总经理胡建军告诉记者,为响应国家“服务三农”的政策要求,近年来,农行不断加大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建设。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乡镇,农行着力部署柜员机,通过自助银行的形式,满足乡镇居民存取款、转账等基本金融需求;在欠发达村镇以及农村地区,农行正在通过“惠农通”工程解决金融服务无法延伸到农村的问题。

    胡建军说,“惠农通”终端类似于转账电话,可以为农村居民提供小额现金支取、转账、余额查询、消费等金融服务。农行对全市1000多个行政村进行了摸底调查,在重点县域及经济较为发达的行政村开展了试点工作。目前,“惠农通”支付终端已达1446台,服务半径覆盖全市1027个行政村。

    记者从惠州农商银行了解到,该行为方便农户,加快了金融机构空白乡镇的建设步伐,其中于2011年10月恢复了惠城芦洲等偏远山区营业网点,备受好评。为切实改善农村支付难的落后局面,该行大力推进农村支付结算“讯通工程”。目前,该行共有柜员机193台,POS机1000多台,全天候为居民提供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

    记者从邮储银行获悉,目前,该行在惠州拥有金融服务网点86个,其中乡镇网点多达46个,自助服务设备达363台,投放POS机超过1500多台。该行积极开展填补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工作。针对营业网点未覆盖到的偏远乡镇,因地制宜,采取流动服务模式,将流动服务车开进乡镇,为农民提供“零距离”服务。

    二盼

    涉农贷款

    降门槛简手续

    近年来惠州市农业产业化得到快速发展,拥有不少龙头企业和知名的名优农产品。然而农业产业化在发展过程中却遭遇融资难的问题。记者发放的调查问卷中,针对涉农贷款问题,受调查者普遍反映申请门槛高、申请时间长、贷款额度小等。

    在惠州从事茶叶种植的一家合作联社负责人黄兴平告诉记者,农业企业目前靠银行贷款往往难以融资。黄兴平说,目前他们可以用以融资的金融产品只有涉农小额贷款,但通过这种贷款方式,企业最多只能拿到二三万元,对于正需要资金支持发展的农业企业而言,这点钱无疑是杯水车薪。

    不光贷款数额有限,黄兴平说,小额贷款申请的手续相当繁琐,整个过程比较复杂,再加上要支付利息,农企一般不会考虑这种小额贷款。

    银行大额贷款也有难度,惠州一家水稻企业的负责人杨寿生告诉记者,对于规模有限的农企而言,申请大额贷款,抵押是个门槛。杨寿生说,想获得银行的高额度贷款,只能抵押自己的财产。但很多农企负责人的房子都是农村自建房,包括他本人也是如此。农村自建房没有房产证,根本不能作为抵押,而农企可供抵押的财物也不多,所以他们很难拿到高额度贷款。

    没有了银行金融的支持,这些农企如何来融资呢?对于这一问题,这些农企负责人的答案惊人的一致:靠自己借钱。一些农企通过民间借贷来解燃眉之急,然而民间借贷高额的利息却让企业难以承受。

    当部分农企为申请高额度贷款发愁时,一些农户却在为小额融资伤神。针对小额贷款存在的问题,惠东马铃薯产业协会会长贺奕明认为要解决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手续太多;二是批款时间太长。他说,对于农企而言,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很重要,错过了季节,拿到贷款也无济于事。但现在小额涉农贷款很少能够一步到位,常常一个多月都批不下来,最慢的甚至要两个月。农户拿不到钱,容易错过农业生产的最佳季节。

    出品:南方日报惠州新闻部

    策划:陶然 黄沁 张昕 统筹:南方日报记者 张昕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罗锐 聂金钊

    通讯员 胡雪锋 刘奕华 罗圣德

    困境:农村信贷担保问题何解

    涉农贷款难也有一定的社会现实原因。一些银行业界人士称,目前影响农村信贷的主要原因包括农村信用环境欠佳、以及农村金融体制机制不健全。

    一方面,信用体系不完善,造成金融机构自身维权难,司法部门执行难,使金融部门维权陷入窘境,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金融支农的积极性,一些农民对信用体系建设认识不到位,信用意识欠缺;另一方面,缺乏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缺乏有效的内控机制。由于农村金融机构信贷人员责、权、利不对称,农村贷款抵押物不多等诸多因素,造成信贷支农资金投入总量不足。

    贺奕明说,如今小额贷款不易贷,一是发放贷款的银行少。二是担保问题。担保是能否获得涉农贷款的一个关键问题,往往只有公司或者公务员作担保,银行才愿意给农户发放小额贷款,这涉及到贷款信用问题。早些年一些银行曾大规模发放过小额贷款,但个别农户不还贷款,甚至连利息也不还,这就导致了小额贷款发放受到影响。

    贺奕明所在的公司2008年开始为一些农户进行担保,最高峰曾为400多户担保,贷款总额达到1200多万元,但有些农户至今还没有还款。

    惠州市政协委员、惠东县农业局局长曾伟坤建议,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积极探索面向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制度,加快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同时,要针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及时做好信贷规模调配和系统资金调度。对规模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龙头企业,采取“主办银行+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服务模式。

    针对信用问题,惠州市已有所动作。惠州去年启动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选定了惠东稔山镇竹园村等5个行政村作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试点村,计划通过发放贷款,支持试点农户进行马铃薯种植项目。

    应对:加大投放力度加快审批速度

    记者从惠州市金融工作局了解到,该局积极推动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推动农业银行、农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机构,发挥各自优势,加大支农力度,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乡镇企业和农村小城镇建设,增加农业贷款比重,多渠道、多层次满足“三农”资金需求,提供多种服务,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向纵深发展。去年11月末的数据显示,全市涉农贷款329.08亿元,增长41.99亿元,增幅12.76%。

    记者从惠州农行了解到,为满足农村地区信贷资金需求,农行对涉农贷款敞开供应,并针对农村地区进行了独特的产品设计,贷款发放也更加灵活。以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为例,过去最长年限仅为3年,最高额度100万元。如今,最长年限达8年期,最高额度1000万元。这项措施在农村地区广受欢迎。对于农村地区的中小企业及工商户,农业银行也从产品设计、贷款期限以及还款方式等满足他们的融资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做,推出了一系列信贷产品。

    惠州农商银行把支持农民春耕冬种作为全年支农重点工作,及时为农户送去农业生产所需资金。同时,除按揭贷款外,支农贷款的利率定价在该行各类贷款品种利率定价中处在最低水平,对小额度的农户贷款采取免抵押政策,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在支持农户抗击禽流感方面,农商银行对家禽养殖户、养殖企业已经发放但尚未到期的贷款,在疫情发生期间视企业实际困难适当延长还款期限。

    惠州农商银行不断提高对农业龙头企业的重视程度,加大对本地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该行已经成功与惠州6家农业龙头企业建立银企合作关系,贷款余额达1920万元。统计显示,截至今年4月末,该行各项贷款余额达96.37亿元,比年初净增12.44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68.38亿元,占全行贷款总额71%。

    记者从惠州邮储银行获悉,自开办贷款业务以来,该行以“服务三农、服务中小微企业”为己任,把小额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定位为长期核心战略业务,专注小额贷款,树立“阳光信贷”的服务品牌。目前邮储银行在全市各乡镇建立信贷联络站90个,便民服务站615个。针对农村资金供给不足,农村客户无抵质押物、需求分散等融资难题,邮储银行按照商业模式进行开发,探索了“公司+农户”、“龙头企业+种植基地+邮储银行+农户”等支农新模式,实现农户小额贷款的规模化发展。为提高“服务三农、中小微企业”的深度和广度,该行还打造了“网点+信用村+信息员+信贷联络站”的立体化信贷受理网络。

    记者手记

    不应被“边缘化”的农村金融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变革,金融市场化的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目前城乡二元结构下,城乡金融发展呈现不协调之势,农村金融有被“边缘化”的风险,具体表现在一些乡镇金融机构的撤销、信贷资金投放不足、服务功能弱化等。随着城镇化脚步的大幅推进,一些人更是担忧农村金融的前景。

    不可否认的现状是,农村金融发展有着现实的原因,比如一些国有商业银行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而选择撤离农村市场,长期以来各种因素造成农村信用环境薄弱,农业项目活力周期长、利润率低、抵御风险能力差等。

    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原因,但农村金融依旧是一块大蛋糕,我国是农业大国,惠州也是农业大市,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让不少农村走上奔康致富路。

    上述现实的原因都可以通过相关的创新举措予以逐步改善。农业高投入、低产出的特征决定了其具有高风险性。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主体的融资难问题,不能把城市的金融发展模式简单移植到农村,而是必须把金融的市场调节和政府的政策扶持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拓宽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惠州一些银行也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比如创新信贷受理模式等。针对农村信用环境薄弱问题,可以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作者:种卿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