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郑州新闻

郑州民工子弟小学辛苦“求名分”奔波十多年无果

2013-06-06 07:57:03 来源: 大河网-河南商报
字号  

  辛苦“求名分”

  奔波十多年,拿证还是个奢望

  51岁的杨万霖,老家在信阳商城县。在办春笋学校之前,曾是一名中学教师。

  2000年,春笋学校已有1000多名学生。他们买了中巴车,负责接送。

  随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逐渐增多,入郑州市公立小学需要证件齐全、通过考试、不能插班,还要缴纳一定数额的借读费,有时即便都符合,学校也接收不了这么多学生。这让春笋学校这类门槛低、收费低的民工小学有了极大市场。

  也就是从那时起,杨万霖打算为学校讨个“名分”——取得办学资格许可证。

  这么多学生,这么大规模,如果不被承认,没有任何资金和政策支持不说,还可能随时被查处,正常教学都难。

  从2000年起,杨万霖开始了漫长的奔波。

  申请基本上都被打了回来——要有固定校舍、操场,教学设施达到一定条件。就这些要求而言,学校基本上不合格。

  在别人点拨下,他想办法打点,但依旧没有结果。多年后汪莲提起来,把这归为性格问题。“我们俩都是老师出身,脸皮薄。尤其是老杨,人家第一次拒绝他第二次就不好意思上门了。”

  在2002年,曾是杨万霖认为最有希望的时候。那时候学生有2000多人,他们在姚寨自建了四合院,开设了音乐、英语、电脑等各种课程,最终因“没有操场、一个楼梯过窄”等原因,依旧没通过。

  那几年,汪莲明显觉得,杨万霖脾气都有点怪了。一听说要拆迁,他就半夜起来抽闷烟。她劝丈夫:“不行就算了,咱有多大能耐办多大事。”

  到后来,四合院随着姚寨被拆迁,没有了固定校舍,拿到证更是个奢望了。最近几年,杨万霖“求名分”的心已经死了。

[作者:记者李肖肖 实习生徐方方/文 陈亮/图  编辑:赵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