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郑州新闻

郑州民工子弟小学辛苦“求名分”奔波十多年无果

2013-06-06 07:57:03 来源: 大河网-河南商报
字号  

【新闻摘要】没有办学资格证,挡不住春笋学校的名声和汹涌而来的外来务工子女。2001年,本地曾有媒体称之为“郑州条件最好的民工子弟学校”。因为一直无法申请下来办学资格,春笋学校受到了各家媒体的关注。本地报纸、电视台轮番报道,新华社也进行过采访。有人见他就调侃:“老杨,这几天上电视没?”

    只有一台电脑,学生很乐意帮老师录入资料

    因为没有足够的改建条件,有两间教室是半开放式的。即便如此,在他们看来,这里的条件已经比以前好很多了

  18年来,春笋学校接纳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却依旧是个没有资格证的“黑户”,四处漂泊。尽管渐渐被相关部门“默许”,但求来一个固定校舍仍是奢望。

  漂泊的学校

  办学18年,搬了5次家

  昨天,春笋学校放了一天假。

  一方面是准备小升初报名,有诸多琐碎的事要做。学生家里户口、证件不齐的比比皆是,通常从5月起,就要一个个核查、补办,以免耽误报名。校长杨万霖和妻子汪莲,为这事忙了一整天。

  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又赶上了商户一年一度的“协商日”。因为早些年商户和商场的开发商有纠纷,每年总要过来找物业协商一次。不想让他们看见这里租给了学校,也不想让孩子们看到这种场面,汪莲他们决定“躲一躲”。

  这里的400多个学生,大部分都是姚寨、常寨拆迁前,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

  去年接到常寨拆迁的通知,杨万霖就开始寻找新校址。最初打算搬到圃田或西三环附近,但这些地方家长都嫌远,学校又没条件提供住宿,只能就近找新址。有个条件还不错的,算下来房租一年就要几十万元,不是他们能负担得起的。

  最后,就算是这个废弃的商场,也是丰产路办事处出面才协调来的。

  从1995年办学到现在,春笋学校已经习惯了“漂泊”。从最初的白庙、大铺、姚寨、枣庄村、常寨,再到现在的废弃商场,他们住过的最好的地方,就是在姚寨曾经盖过的一个四合院。再后来,租过一个幼儿园,有跑道、木地板,但没多久,因为开发商欠款,幼儿园被收回拍卖,他们再次回到村庄的民居。

  有个固定的校舍,早已经成了奢望。

[作者:记者李肖肖 实习生徐方方/文 陈亮/图  编辑:赵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