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报告称中国应拓宽渠道应对气候融资缺口

2013-03-28 16:01: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字号  

  中新网北京3月28日电 (记者 尹力)国际非营利机构气候组织28日在北京发布研究报告称,随着国际气候资金规模缩减,中国国内公共资金在气候融资领域需发挥主导作用,亟需通过政策挖掘气候融资的最大潜在来源——金融市场资金和私人资本。

  成立于2004年的气候组织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机构,通过与全球政府部门和工商业领袖合作,推动有助于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及技术,催化清洁工业革命进程。当日气候组织联合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举办“气候融资:助推中国低碳经济转型”高层论坛,发布了这份名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融资策略》的报告。

  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表示,随着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逐步展开,越来越多的资金将涌入气候融资领域。中国政府应尽快将气候融资纳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完善管理体系、出台激励政策和推动金融创新。

  报告分析表明,中国气候融资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在中长期内将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随着国际气候资金的供应减少,国内公共资金在气候融资领域发挥了主导作用。金融市场资金和私人资本是气候融资的最大潜在来源。

  报告认为,现阶段中国气候融资发展面临多重难题,其中包括:气候融资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仍不完善,金融市场还未能在气候融资领域承担起应有角色;气候融资的总量目标仍未明确,政策化融资目标的缺乏,使得私营资本缺乏持续投资的动力;在应对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领域均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有效的融资机制仍未建立,融资渠道仍然狭窄等等。

  报告初步预估数据显示,2015年和2020年,中国每年气候变化融资总量目标需要分别达到19632亿元人民币和24646亿元,以实现中国既定的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到2015年,中国将面临12219亿元的气候资金缺口,相当于2015年中国GDP总量的1.88%。

  报告提出,为应对气候融资缺口,中国应从拓宽融资渠道、创新金融工具等方面入手,并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领域创造多样化的融资方案。

  报告认为,公共财政投入的持续增长是撬动更多私营资本投向气候变化领域的主要手段,也是持续缓解资金缺口压力、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的先决条件。

  中国国家和发展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表示,去年年底的多哈气候大会进一步明确了气候融资是有效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保证和手段。中国确定了“十二五”时期碳强度将比“十一五”末下降17%的阶段性目标,实现这一预定的碳排放目标意味着大量新增的额外投资。随着国内碳市场的逐步建立,气候融资将获得更多发展空间。(完)

[作者: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