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日本推行“无限宽松”的背后

2013-01-09 13:34:00 来源: 国际商报 
字号  

  作者:曹建华

  随着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的上台,日本央行近期加大了货币宽松力度,并多次呼吁该行采取“无限宽松”政策,为抗击持续通缩作出更多贡献。

  据悉,日本外相岸田文雄上任后将走访菲律宾、新加坡、文莱等东盟各国。同时共同社分析称,岸田此行意在制衡中国,加强同东盟各国的合作关系。

  安倍内阁的内政外交政策将使中日经贸走向何方?

  内外煎熬

  日本新任财务大臣麻生太郎近日也表示,日本政府将通过借贷刺激该国举步维艰的经济。此前安倍晋三公布了一个以“战胜危机”为目标的新内阁。

  安倍承诺将通过财政刺激和货币宽松政策刺激经济。他还呼吁日本央行实施“无限宽松”政策,并威胁如果日本央行不引入2%的通胀目标,他将通过立法改革削弱日本央行的独立性。

  据悉,日本央行将其资产购买规模增加10万亿日元(合1180亿美元),并表示,该行可能响应新首相安倍晋三的要求,设定更高的通胀目标。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经济室主任张季风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这些政策相当于饮鸩止渴。其短期内对日本经济有刺激作用,但是长期来看,如果结构性问题、外需问题不解决,日本经济是不会有起色的。日本央行将其资产购买规模增加10万亿日元,也相当于增加了10万亿日元的债务。

  解决日本经济的通缩,除了国内的内需之外,相当一部分还是靠出口。日本的量化宽松政策会促使日元贬值,会相应促进日本的出口。“但是单纯靠刺激性政策拉动日本的出口并不一定是长远之计。”商务部研究院亚洲与非洲所副研究员宋志勇说。

  日本是最早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的国家,现在已经是日本第十次推出该政策。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茉楠则一针见血地指出:“即便将量化宽松进行到底,也改变不了日本内需萎缩的情况。”

  由于人口老龄化及内需不足,日本在2012年出现了30年以来最大的年度贸易赤字,外需甚至出现了出口断崖的状况。“再无限的量化宽松政策或者其他货币政策都于事无补,日本现在不缺少流动性,内外需求都严重不足。”张茉楠同时补充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也曾警告称,到2013年3月,日本公共债务总规模将达到该国经济总量的236%。日本经济最近陷入了15年来的第5次衰退。

  关键看日本

  张季风认为2013年中日经贸的走向主要是看日本的对华政策。事实上,目前日本经济最重要的还是外需问题,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因为其中牵涉到钓鱼岛问题。

  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中国态度明确而坚决,将不惜代价维护领土主权完整,其中自然包括不得不承担的经济和贸易代价。

  2011年的数据显示,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中日之间的贸易额占据日本全部贸易额的20%,东盟占12.6%,美国和欧盟则在10%上下。一旦日本失去了中国这个最大的贸易伙伴,对其经济的打击不言而喻。

  关于2013年中日经贸的走向,张季风认为安倍上台后,真正的对华关系可能会在访美后最终确定。因为要考虑美国方面的态度,来确定对华政策。如果今年钓鱼岛事件平息下来,贸易和投资肯定会有所增加。

  宋志勇也持类似观点:安倍上台后态度比较强硬,需要看他下一步的实际行动。另一种情况是,日本可能会进一步将投资转移到东南亚进行。日本企业在过去几年中开始增加在东南亚地区的产业布局。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有巨大的市场,日本也不会轻易放弃。

  日本对中国的贸易依赖远远大于中国对日本的依赖程度。张茉楠认为,不断搞中日之间的摩擦,日本等于自断后路。安倍想在与中国有争议的岛屿上拿到利益是不可能的。如果安倍不改变右倾思路和对中国的政策,中日经贸是无法有良好发展的。

[作者:曹建华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