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12日电 综合报道,几百亿元的销售额将上个周末的“双十一”电商促销引向高潮。有业内人士预测,在这个被人称作是“光棍节”的节日里,20余家主要电商有望实现整体销售额超300亿元。
而前几日出炉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2电商“双十一”网购促销季调查数据与点评》披露,2012年“光棍节”期间,409家相关商城中约有77.5%商城表示在“双11”期间将推出促销活动,“抢红包”、“秒杀”、“返现”等促销招数届时将同步使用。
“双十一”的网购促销无疑充分激发了消费者的购物热情,但涨价、缺货、下单难等影响消费体验的现象依然严重。
网银系统故障遭网友抱怨 支付环节才是竞争关键
昨日,有许多参与网购的网友反映,在网购过程中的支付环节非常不顺,招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多家银行的网上支付出现排队。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双十一”当天零点后,尽管多家电商平台的不少商品确实降幅达到5折以上,但提交订单或在支付页面却时常瘫痪,使得消费者无法正常完成购物。另外,商品缺货、系统信息错误等往年“双十一”期间电商的老问题依然存在。
“双十一”当天,天猫方面就针对消费者购物时出现的问题回应称,虽然在“双十一”前已经做了充分的技术准备,但支付流畅等环节,还需要银行系统的配合。
对此,支付宝CTO李静明解释称,昨天凌晨第一分钟内支付宝的付款笔数为13.6万笔,第三分钟19.2万笔,第58分钟20.5万笔,从往年的经验来看,零点过后的前几分钟、第一个小时都是“双十一”一天中交易的相对高点,在这波交易高峰中,整个系统经受了考验,对于部分用户遇到的付款等待、延迟等不好的体 验,支付宝和银行一直保持着24小时不间断的监控和合作,会持续努力去提升用户的支付体验。
北京工商大学贸易系主任洪涛表示,在销售比拼的最后阶段,支付、物流、诚信等软性服务才是竞争的关键。随着技术进步和电商的重视,再加上电商与银行、物流等企业沟通配合,这些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
商家先涨价再打折 消费者难享优惠
有网友在微博上这样抱怨,“‘双十一’电商大战其实是商家暴利的一天,在淘宝搜了下,之前买的东西全部都提价了。汗,多少消费者受骗呀!”还有网友称,“看了会儿所谓的淘宝‘双十一’,想要的都不降价反而涨价,降价的都是些过气儿的玩意,耗费这么多资源搞这样的活动实在无趣。”
《齐鲁晚报》报道称,先涨价再降价,这一实体店惯用的促销伎俩同样也出现在此次电商大战中。以某线下知名品牌女靴为例,“双十一”之前的网上售价为598元,按照“双十一”促销全场五折的标准,11日当天的价格应为299元,但是该女靴最终显示的售价却是398元。商家给出的解释是“所谓五折,是在其线下商品原价基础上的五折,而该女靴的原价为860元”,该品牌的这一行为被不少网友吐槽“不实在”。
网易有道数据显示,天猫商品相比10日下降了48%,相比专柜价下降了59%,确如此前所保证实现了“5折促销”。数据还显示,天猫与B2C重合的商品中,18.5%的商品在其他B2C中价格更低。
而对于其他几家电商网站,“双十一”当天降价品类比例则很小,当当网有4.2%的商品降价,平均降幅26%,是除了天猫外昨日降价最多的电商。京东商城的降价比例为3.1%,亚马逊为1.8%。
有业内人士提醒,切勿盲目追求网店的所谓低价,要便宜更应该要理性。购买前最好先想想自己要什么,下单时想想买来干什么,而不是看到便宜就抢,最好以理性的心态来面对。
京东私撤订单被指虚假营销 电商市场诚信缺失
在这场电商的价格比拼中,先不论商品价格是否真的优惠,消费者在购物之后的体验也不尽如人意。《新京报》就报道了近日一位消费者在京东购书遭遇付款后订单被无故撤销的事件。
来自北京的一位詹女士表示,她所购的一本标价为19.9元的图书,比卓越便宜21.1元,但她在京东商城成功下单并且用信用卡付款后,订单却在两天后“神秘消失”。
随后,她与京东在线客服沟通,客服说“付款没有成功,24小时后订单就被取消。 詹女士随即打电话跟银行确认,银行答复“经查询,已经划账成功。”詹女士又跟客服沟通,客服改变了说法称,“订单已经删除,但不是京东客服删的”。
詹女士说,与京东客服沟通中,对方始终没有承认取消订单,先后给出三种说辞:“银行的问题”、“客户自己取消”、“系统出现问题”。她认为,无论是什么原因,京东都应对此事负责。但事实上,订单被取消后,詹女士没有收到任何形式的通知。詹女士说,“京东让人失望的事情太多了。比如这次,我的书没收到,但价格没过多久已从19.9元涨回到41元。这不是虚假营销吗?”
对此,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表示,京东的多种问题都与它仍处于发展期,技术条件和现行制度不完善有关。他认为,类似的个案今后可能以后还会发生,但京东作为企业方,应该拿出百分之百的诚意,尽快完善,把问题解决在前面,而不是在事情发生后再被动处理。
事实上,电商不顾消费者感受单方面删除订单的行为并不罕见,许多知名网购平台都曾因类似问题遭到过用户投诉。但似乎所有的电商们都“长着同一张嘴”,均以系统故障、货源不足或是标价错误等缘由推脱责任。
有分析称,电商们抓住了国内消费者的普遍心理,并不担心因此会流失客户量。原因是一般消费者遇到订单被无故撤销,多少都存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只要付款能够全数退还就不予以追求,即便有个别的用户据理力争,维护自身权利,但毕竟人数少、势力太弱,对于电商来说这种负面的影响并不会对其发生造成明显的不利。(中新网IT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