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经济洼地的春天
从亳州所处的皖北经济带上看,国土面积占安徽全省近三成,人口占四成多的皖北,却是安徽区域经济的短板。
数据显示:2004年,皖北六市财政收入占安徽全省的27%左右,到了2010年,占比下降到21%,差距愈加明显。
采访中,接触到的亳州官方都一再强调,“亳州是欠发达地区”。
其实,亳州只是个新生城市。若时光倒退10余年,亳州还是隶属于阜阳的一个县级市,2000年从阜阳划出来,辖涡阳、蒙城、利辛和谯城三县一区。
亳州市发改委副主任刘梦汝说,设地级市之初,亳州当年的经济增速为负1.7%,直至2004年到2008年,亳州才迎来了突破式发展的美好时光,以每年10%的增速全力前进。
迅猛推进的经济增速正在改变着亳州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名头。
不容忽视的一点是,改革开放以来,安徽全省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几经调整,从“开放皖江,呼应浦东”,到开发“两山一湖”,再到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皖北地区的发展始终被边缘化。
“加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中原经济区,对于亳州来说,将获得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带动整个皖西北经济的上升。”刘梦汝说。
地处皖北平原的亳州,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市,2012年8月,经安徽省统计局核定,成为安徽省首个整建制小麦亩产千斤市。
其实,以“两不三新,三化协调发展”为发展基调的中原经济区也给情况类似的亳州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模板。
据悉,亳州发展确定了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重大战略,而与河南 “新型农村社区”类似的“并村”项目也正有序推进。
“到时候,我们可能会去郑州招商,引进像双汇、三全这样全国闻名的龙头企业落户亳州,也不是没可能。”刘梦汝乐观地说。
中原经济区的大门已开启,亳州的春天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