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拉”、“达维”双台风已分别在福建和江苏登陆,强度减弱,在内陆地区还将产生一定影响。记者采访了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的专家,了解到此次“双台风”具备三个“怪”,值得认真研究,以利于今后对台风路径、强度的判断。此外,双台风未走,新台风“海葵”又已生成,沿海防御千万不可松。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专家徐明近期持续跟踪“双台风”的动向。他一连对记者说了三个“怪”:
第一个“怪”是:台风“苏拉”和“达维”几乎同时生成,又在差不多的时间在我国华东沿海登陆,这在历史上是非常少见的。但两者在“尺寸、脾气”和路径上又很不相同。“苏拉”“个头大”,“达维”“个头小”;“苏拉”是“慢性子”,移速较慢,悠悠然;“达维”性子急,移速快,急匆匆。两者生成时距离相差2000多公里,后来的行进路径也保持着距离。所以严格说来,还谈不上是相互作用的“双台风”。
第二个“怪”是:“达维”这样的“小个子”台风,又处在高纬度的行进路线上,后期强度反而增强了。开始的时候,全球多家机构的数值预报都对“达维”“有点低估”,报得比较“轻”,甚至认为它很快就会慢慢消失。但是没想到,实际情况是,“达维”没有像想象中的那样“弱”下去,反而强度逐渐增强,成为一个“小而强”的台风。
第三个“怪”是:“苏拉”这个“大个子”台风,一开始“气势汹汹”,让人看着“不敢怠慢”。但是它登陆台湾后,一直打转,转悠了半天,才继续向华东沿海靠近。到了2日,强度却开始减弱了。本来估计它在华东登陆时将是台风级别,实际是强热带风暴的等级。与“达维”相反,看着强的,反而弱了。
对于台风的“扎堆”效应,徐明的解释是,从历史资料来看,台风的发生有一种“间歇性”,有时比较集中,有时比较“沉寂”,是阵发状的。从今年的情况来看,6月份之前台风比较少,6月份较多,7月初较少,7月底到现在8月初,又连着来了。
专家提醒,要防备“双台风”变成“三台风”。根据最新监测,今年第11号热带风暴“海葵”已于3日8时在日本冲绳县东偏南方约136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中心最低气压为1002百帕。预计“海葵”将以每小时20至25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加强。未来3天暂对我国近海海域无影响。
目前,“苏拉”和“达维”还在我国内陆未消失,新台风“海葵”又来。徐明说,两个在陆上,一个在海上,可以说是“三台风”,台风防御体系千万不可松劲。(记者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