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日本手机的20年兴亡史

2012-08-03 15:28: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字号  

  2012年7月,日本最大手机公司NTT DoCoMo迎来创业20周年。20年间,手机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文化。日本“手机”在技术和服务上曾经一度领先,但却背离了世界潮流,成为独自进化的“孤岛”。本文结合对NTT DoCoMo创始人的访谈,回顾这20年间日本手机的进化历史,并展望手机的未来。

  “翻译魔芋”是机器猫的一个法宝,一放到嘴里就可与不同语言者进行无障碍对话。如今,用手机就可以实现这一功能。

  今年秋季,NTT DoCoMo将推出可将通话语音翻译成3国语言的手机。此外,NTT研究所还在开发可用眼睛视线操控智能手机的眼镜型设备。该研究所所长尾上诚藏称,“我们将研发智能手机之后的手机。到2020年,一部手机可以做任何事情。”

  20年前普及率仅为1%

  1992年,因日本政府的反垄断政策,手机业务从NTT剥离出来。当时,手机在日本市场上的人口普及率仅为1%,NTT的手机业务处于亏损状态,是以固定电话为主要业务的NTT公司的包袱。

  20年间,日本已经变了不少。2001年,手机用户签约数量超过固定电话,公共电话减少了70%;今年3月,手机用户签约数量超过日本总人口,进入了名副其实的1人1部手机的时代。

  目前,两人以上家庭(不包括农业家庭)每月通信支出约1.2万日元,占消费支出的比率为4%,是以前的两倍。而普通邮政用户减少了20%,贺年卡都被“拜年邮件”取而代之。

  今年3月,日本国内手机的网络通信流量高达7.9万TB,也就是相当于一年达到94万TB。这一数字是刚出现手机网络的1999年时的7万倍,而助推这一增长的就是日本的“i-Mode”手机。

  “人类在物质满足之后,就开始追求精神上的需求,那就是信息、知识和娱乐”。作出手机网络商业化决策的NTT DoCoMo第一任总裁大星公二回顾了当时的情形。大星称,受索尼“随身听”的启发,推出i-Mode手机是想让人们在任何场所都能够访问互联网。此后的10年间,其获得了5千万用户,最繁盛时期每年收入高达1.5万亿日元。

  然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日本手机开始了独自进化。KDDI(au)在2002年开始推出音乐发布服务,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支持。这款手机与美国Apple的手机音乐播放器“iPod”面市几乎是在同一个时期。KDDI的小野寺正董事长称:“相对于计算机网络,日本的手机网络服务要领先其他国家。”

  可是,日本手机当时为何没有成功走向世界呢?

  “全世界都没有不对i-Mode感兴趣的运营商。”2000年,NTT DoCoMo当时的总裁立川敬二这样判断。AT&T等欧美移动运营商巨头不断出资研发。i-Mode所代表的3G机日本规格“W-CDMA”,开始成为世界标准。

  但是,芬兰诺基亚和韩国三星电子不断在欧洲和中国等地区大量销售2G欧洲规格的“GSM”手机,抢占了大部分市场,日本标准没能扎根下去。日本信息通信综合研究所的研究员佐藤仁认为,“国外通信设备厂商不搭理我们的3G技术。”

  1万亿日元的学费

  2002年NTT DoCoMo撤出了海外投资,损失1万多亿日元。NTT DoCoMo时任总裁立川敬二称,“我们交了昂贵的学费。”NEC、松下电器产业(当时)等手机厂商也随之从海外撤退。

  表:日本手机业的里程碑

  日本横浜国立大学的安本雅典教授称,“从NTT国营时代到NTT DoCoMo公司,从开发到销售,日本手机业都受到了政府的照顾。”安本雅典还指出,日本厂商的市场开拓能力较弱。

  2006年,日本总务省召开日本手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座谈会,首次提及“孤岛”一词。如今,日本年轻人将非智能手机称为“孤岛手机”。

  “孤岛手机,似乎不太好听。除了触屏之外,其实i-Mode与iPhone是一样的。”i-Mode最初的研发人员之一,日本最大的综合性娱乐公司万代的董事松永真理对此颇为不满。

  iPhone或许也驱赶了日本手机市场中的诺基亚,但当Apple致力于开创智能手机时代时,日本手机产业却专注于手机电视等内向型服务的开发。

  围绕iPhone在日本销售问题的商谈过程中,由于Apple要求NTT公开知识产权,所以与NTT DoCoMo不欢而散。软银总裁孙正义趁机与史蒂夫?乔布斯取得联系,得到了销售权,在日本手机市场上一跃而起。

  手机上网的成功体验或许推迟了日本手机业的前进步伐。i-Mode大为普及之际,在日本国内手机市场上一度排名第一的NEC的管理人员在iPhone进入日本前一天,下了一个定论,“日本人习惯于按键操作,触屏不适合日本人。”

  参与开发过“mova”等2G手机的NTT DoCoMo科技公司的一名员工回顾称,“虽然也实现了触屏,但没有热销。日本手机应该在丰富内容上下功夫。”

  Apple因iPhone上实现了终端、软件、服务一体化的垂直模式而获得成功;Google也推出了自己的平板电脑,开始同样模式的业务摸索。其实,以往的日本手机业就是这样一种移动运营商与手机生产厂商联手发展的合作模式。

  到了智能手机时代,NTT DoCoMo通过与内容企业的合作探索国外市场。没有NTT DoCoMo约束之后的手机生产厂商也纷纷进军海外。可以说,20年来手机技术在不断地进化,日本手机业也在不断地谋求进化。

  不断地追求小型化、低价化(NTT DoCoMo首任总裁大星公二)

  ――分拆前NTT的手机业务不被看好

  “NTT的汽车电话业务始于1979年。此后,也开启了手机业务,但是销售增长缓慢,持续亏损。因为被断定为没有前景,1992年手机业务从NTT剥离。当时的NTT管理层对我说,‘你随便经营吧。’”

  “但是,我确信手机一定会得到普及。人类生活富裕之后,行动范围也会扩展。所以需要任何场所都能够进行通信的手段。”

  ――公司成立之后,仅仅10年间手机的普及率就从1%升至59%

  “分拆后的1~2年间销路也不好。最大原因是无法与电话联网。由于NTT此前推出了汽车电话服务,基站大多是沿着道路设置的。所以,离开道路就无法联网。我们通过投资数百亿日元,在日本全国扩容了通信网络,大幅改善了通信环境。”

  “并且大幅调整了资费。当时的手机是高价租赁制。为了防止发生不返还等行为,入网费加上押金约需要15万日元。每月资费高达1.6万多日元。公司内部强烈反对下调资费,但我坚信用户多了,必会产生利益。此后,取消手机租赁制度,从而产生了批量生产的效果,手机价格也下降了。销售业绩得以大幅提升。”

  ――用户日益增加,但是与其他公司之间的价格战也逐渐激化

  “我曾经预测几年后手机普及将会达到顶点,其他企业也不断紧跟NTT DoCoMo,所以我们需要创造差异化竞争。人类在物质满足之后,就开始追求精神上的需求,那就是信息、知识和娱乐。通过互联网,用手机提供这些数据,将引发爆炸式的热潮。”

  “1996年我们开始探讨新业务。最初由于公司内部人才太少,于是我们召集到了杂志主编出身的松永真理(现在的万代公司的董事)、精通网络技术的夏野刚(现在的Dwango的董事),在1999年推出了手机上网服务‘i-Mode’。”

  ――曾期望通信标准成为世界标准

  “因为注意到了日本国内市场的饱和,我们曾经考虑过进军国外。当时,为了让NTT DoCoMo的手机可在国外使用,首要一点就是要在全世界统一通信标准。”

  “为了让NTT DoCoMo开发的‘W-CDMA’3G标准向全世界推广,我们不断与全世界电信运营商、手机生产厂商进行了交涉。尽管来自欧洲,尤其是拥有大型通信设备厂商的德国和法国强力阻扰,但是我们与企业私下里交涉,获得了对我们标准的赞同。此后,虽然只有一些细微部分上的标准略有改动,但是NTT DoCoMo却没有紧跟变化,结果渐渐变成了孤岛。”

  ――未来手机将如何进化呢?

  “我们都没有想到智能手机会如此迅速地普及。但是,信息产业将不断地改变应用环境是确定无疑的。所以,难以预见未来5年会怎样。最为重要的是,一定要保持技术的创新。”

[作者:姜莹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