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薪火遍传神州大地,感动中国照耀民族复兴
镜头一:
2012年6月9日,中国第7个“文化遗产日”,河南登封。文物部门组织民众前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在郭守敬创建的古观星台前,在中岳庙祈福大法会的鼓乐声中,在少林寺僧众诵经声里,在嵩阳书院“天下第一柏”的参天枝干下,进行文化探秘——
6000年前古代中国先人如何通过仪器准确测定方位和时间,如何用自制仪器测定四时、节气?古代为何有山水崇拜?少林禅宗是什么?中国古代书院文化历史影响有多大?……
每年的“文化遗产日”,许许多多中国民众在神州大地、“天地之中”穿越古今,朝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感受民族文化荣光!
镜头二:
2012年7月9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100周年。这天,3万名中外游客走进了这座世界面积最大的博物馆。其中,国博专设的“非遗”剧场及其演出引起观众的兴趣和感慨,他们在现代化的剧场中欣赏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遗存,感受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
一组组数据,展示近年来我国文化建设新成果——
2007年之后4年间,我国创作、出版的具有申报茅盾文学奖资格的作品就达7800部;2011年,摄制各类电影791部,以1.5万集年产量成为世界头号电视剧生产大国;自2008年起至去年底,免费开放博物馆1804座,年接待观众5.2亿人次……2010年,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为1105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2.75%;2008年至2010年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年均增长24.2%。
广大人民,则以感人壮举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化育和力量。
中央电视台2002年推出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及其颁奖晚会,10年来,成为中国人的精神洗礼。
让我们打开记忆的屏幕,重温那些带给我们的感动——
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朱光亚,将一生默默献给了保卫祖国、捍卫民族尊严的核武器事业。“所有的一切荣誉都是集体的,我仅仅是其中的一员,一个代表。”评奖揭晓之时,朱光亚已经离世,留给世界这样的遗言。
为了让藏区孤儿学校的孩子得到照顾和教育,胡忠、谢晓君夫妇放弃成都的优裕生活,带着年幼的女儿毅然来到艰苦卓绝的高原执教。“我们爱上了这个地方,爱上了这里的孩子。”这对年轻夫妇如此解释自己的奉献。
河南焦作工人谢延信,结婚一年后妻子病逝,30多年来坚持照顾亡妻的父母及其一家人,不离不弃。“妻子走时我对她说过,咋都要把老人照顾好。这些年,我都是乐呵呵的。”谢延信平静地说着自己的守望与付出。
……
他们的身上,突出体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奉献社会、诚信守诺的传统道德和时代精神;他们无声传递着民族优秀文化的火炬,回答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谛,温暖着世道人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当一个国家的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这才真正代表了国家软实力和民族的复兴。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将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强大精神力量。”理论家刘润为表示。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诠释着党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自觉——
“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