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化妆品市场乱象:高仿山寨横行 法律滞后监管无力

2012-07-18 09:53:00 来源: 南方日报 
字号  

  对于同一款的进口面膜,记者发现商家更多打着“水货”的旗号,价格也不一,有的20-50多元不等。一家化妆品批发店这款台湾生产的面膜只要30元一盒,100元4盒。“老板是台湾人,直接从台湾运过来的,没有进口关税。”店员介绍说,“香港也是从我们这边进货的。”也还是有人相信了店员的介绍,低价购买了这款比在香港购买还要便宜的面膜。

  记者发现,在东门售卖进口护肤品甚至做批发的门店并不少见,一些全英文商标的“水宝宝”、“雅漾”、“欧莱雅”等所谓的“水货”产品很受欢迎。不过,一位曾在东门批发市场低价购买过一款台湾生产的“水货”面膜的廖小姐却表示这里的“水货”多是假货。“我花了50块钱买了一盒,然而回家使用时发现面膜味道刺鼻,而且与正品的面膜纸吸水饱满比较,所买的面膜吸水能力差,近一半的液体还留在包装袋内。”廖小姐说,“一打开包装,拿起面膜就会发现产品明细与正品不一样。”

  杨科介绍,境外包括香港、台湾、澳门等地区生产的化妆品进入国内市场,首先都要取得进口备案批文。“合法化妆品的标签上应当注明产品名称、厂名,并注明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编号。小包装或说明书上应当注明生产日期和有效使用期限等。”而进口化妆品因为要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和备案,因此外包装上有“化妆备进字”的标识。由于深圳地理位置的特殊,一些未取得进口备案批文的化妆品也进入深圳,这些常被称为“水货”。由于水货来源渠道多,产品质量很难得到保障,“有些港货店销售的化妆品也是假货,龙岗分局就查处过这样的案件。”杨科说。因此,他提醒,在购买全英文的进口化妆品的时候一定要谨慎,最好是到专柜或者香港去购买。

  乱象4

  网购 网上产品假货多

  不仅批发市场高仿化妆品多,很多团购网站上的高档化妆品实为“高仿产品”。小易以前是一名团购粉丝,经常会在一些团购网上团购化妆品。在团购了一段时间后,她发现团购产品并不是网上所宣称的正品。“比如我在网上团购了一款遮瑕组合,当时去专柜看要三四百,而团购的时候只要80多元,便宜了几百元,一下子就心动了。买回来看到产品的包装与购买的正品没有两样,但是使用的时候发现产品质量与正品还是差很多。”小易说,“正品的产品很细腻,团购的很硬,遮瑕的粉涂在脸上都化不开。”小易说,很多团购网上的化妆品比正品价格要便宜好几倍,“便宜没有好货,基本上都是假的。”

  有业内人士声称,化妆品团购95%都是高仿假货。即便是卖到1折以下,这些高仿产品仍有很大的利润空间。以雅诗兰黛为例,一款正品的市场价780元,专柜进货价7折左右,批发渠道进货都不大可能低于5折,但在一些团购网站却只要3-4折甚至1-2折就能买到。据化妆品行内人士透露,高仿的成本只需要七八元,团购网站就算以一折价几十元卖给消费者,利润仍很大。

  杨科表示,网上的化妆品并不像大家所说的那样,假货的比例有那么高。但是,网络上的确存在不少假冒化妆品。“最近,我们龙岗分局就查处了一个利用网络销售假冒进口化妆品的窝点。”杨科说。据介绍,该窝点就是一家名为“兔子香港代购”的淘宝网店总部,这家网店通过网购平台向全国销售这些所谓的进口化妆品,并已经取得了淘宝网“双皇冠”的“骄人业绩”。而执法人员在现场查获了“雅思兰黛”、“兰蔻”、“碧欧泉”等11个假冒国际知名品牌化妆品5000多瓶。

  “由此可见,一些所谓的代购,其实都是假冒产品。”杨科说。而近年来,随着网络购物这一新兴事物的迅猛发展,借助电子商务平台销售假冒伪劣化妆品的案件也日益增多,“这类违法行为成本低、隐蔽性很强,其发货都是通过快递公司完成,而且在其网络购物主页上也不会有具体地址,对监管部门来说,查处难度比较大。”

  -监管

  法律滞后导致监管难

  可以看到,化妆品的监管仍旧是在“治乱之间”徘徊不清。为何化妆品市场乱象如此多?化妆品市场的监管又存在哪些缺陷呢?

  对于化妆品市场的监管,杨科也表示了自己的无奈。他说化妆品不像药品,经营首先必须获得许可和审批,“有许可资质后才可以经营。”目前只是作为普通商品进行管理。因此,化妆品经营的渠道非常广泛,经营企业的数量也非常大,“全市各类化妆品经营企业以10万计,这对于监管非常困难。”加上化妆品的业态特别广泛,“商场、小商店、美容院等都存在。”这更增加了监管的难道。

  而导致监管难最重要的是法律的滞后。据介绍,目前化妆品监管条例是1990年1月实施的《化妆品卫生监管条例》,条例规定,生产或者销售不符合国家《化妆品卫生标准》的化妆品的,没收产品及违法所得,并且可以处违法所得3到5倍的罚款。“实际上这个规定已经形同虚设了。”市药监局一位一线执法人员向记者透露了化妆品监管上的无奈,由于条例没有对化妆品企业的经营渠道等进行规范,在现实执法过程中,由于商家无法提供销售凭证,执法人员无法得知销售产品的所得,这样也就无法对商家做出处罚,“大家去商店买化妆品都是随便开一个单,不像药品那要有进货凭证,商品的进出都有依据可循,现在执法都是要讲究证据的,没有证据,就没有办法执法。”该工作人员如是说。如此一来,由于法律的滞后,监管难以跟进,导致一些唯利是图的商家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冒险。

  杨科也表示,《化妆品卫生监管条例》已经不适应目前国内化妆品形势的需要,“当年的监管形势与现在不一样,当年国内化妆品市场还很小,也没有那么复杂。现在的化妆品市场太大,各种情况都存在。”杨科说,而由于法律法规的滞后,造成甚至连监管对象的确定本身都成为问题,比如当年的法律规定的面很窄,没有对假冒产品等做出规定。因此,在执法过程中,也只能根据深圳市的打假条例执行。

  此外,执法队伍的薄弱也是一个不足。据介绍,保健品和化妆品的监管权力之前一直在卫生部门,后来才划入药监局,而药监局的监管和执法人员的编制数量并没有因此明显增加,要兼顾保健品化妆品的监管,明显有些吃力,“只有6个人要负责全市流通喝使用环节化妆品的监管,任务非常重。”杨科再次很无奈。记者 向雨航

[作者:蒋妍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