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人类永远不能忘记的地方,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总和,它又是一部生命的大书
吉林是一块文化厚重、历史厚重的文化热土,特别是古村落文化资源很丰富
村落和城镇文化是一种细致而完整的文化体,无论是大,还是小,它都是人类精神形成的历程记载和文化的源头。我们面对的是人类珍贵的生存历程和人类生命的存在历程。留下它,记载下它,将会对社会、民族和整个人类都是一种不可泯灭的贡献
一个时期以来,生活中,社会上,大家无时无刻不在关心和瞩目一个议题——村落和村落文化。村落是中华民族民众心底的情怀。千百年来,人类在这个载体中孕育、生存、长大。村落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人类永远不能忘记的地方,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总和,它又是一部生命的大书。冯骥才说,中国最大的物质遗产是万里长城,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春节,而最大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古村落。古村落和古村落文化的抢救、保护、研究、探索,一直是我省多年来十分重视的课题,也是我们不断去努力的工作实践。
吉林是一块文化厚重、历史厚重的文化热土,特别是古村落文化资源很丰富。表面看起来,村落是以建筑的风格为代表性,但村落的结构、走向又与人们的生活习惯,生存习俗和自然状况有着深厚的关联,它是人类文化的具体载体。村落又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文化传承和延续的重要标致,如上海的周庄、浙江的西塘、山西的大院、云南的丽江、江西的婺源、福建的开平、广东的梅州、吉林的乌拉街等,一提起这些有着鲜明建筑特色和独特生活历程的古村落,人们就会把它们的存在与民族史、地域文化史很好地联系起来,而一旦毁掉和改变了它们的存在结构和面貌,这个地域和这种文化与民俗的传承就失去了。
村落的特征与风格又与民族风俗有着至关重要的关联,保护民族文化,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充分保护民族地区民族文化建筑和民族风俗的古村落。就我省的古村落而言,目前要努力去保护这样一些方面的古村落和古村镇。一是以长白山区森林文化为代表性的森林古村落,如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长白山浑江老林中发现的“孤顶子村”和“漫江村”,这些以木瓦和木烟囱为特点的森林文化古村落,是珍贵的吉林地域文化古村落;二是以吉林满族区域文化为代表特征的古村落,如吉林市乌拉街古镇、吉林市口前、打渔楼(鹰屯)、缸窑一带的一些古村落。这往往是一些四合院,黄土大烟囱,有鹰架等特征的村落和房舍,还有伊通县一些古村落、四平叶赫村一些古村落;三是延边朝鲜族文化古村落,如延吉、龙井、和龙、图们、珲春、安图一带许多极具特点的古村落,特别是千里图们江流域的那些古村落。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图们江流域的大部分朝鲜族村落是传统的朝鲜族六间房、八间房,无论是草房还是瓦房、马架子、地窨子、木架子房等,这些住房特征是有木、土、草房和火炕在一起的形式,延边属寒冷地区,居民以火炕取暖,后来木板房退化为偏廊。它平面灵活适用,构造独特,造型美观,节能环保,是绿色生态建筑,给人以温馨舒适的感觉,延边朝鲜族传统民居,是中国56个民族中具有独一无二特色的民居。这些村落特色民居对东北亚开发和图们江区域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四是我省西部民族,蒙古族、锡伯族和汉族民众生存的古村落,往往以碱土、黄土、垡子、哈拉辫子等建成的平顶式土房舍、土院套,具有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生活特点;五是农耕文化古村落,如以九台、农安、榆树、德惠、双阳等地区为主,往往是泥坯垒建的土房、院套,具有东北和中原闯关东移民所带来的农耕生活建筑风格;六是以长春为主的伪满时期的一些日式建筑、街区和俄式建筑与街区。这也是古村落保护范例。
古村落保护范例,我们依然依据村落的历史存在近百年以上这样一个惯例。就我省古村落的状况而言,我们不如江南中原地区那样具有成片或比较典型的古村落外部特征,这与我省和东北地区的建筑材料与居住特征有关。树木、草和泥土相对石料、砖瓦的质地所保存的年限不同,大规模长久存在就成为村落保护的难题。但是,东北和吉林的古村落保护恰恰是由于没有成片和大规模的特征而在历次的文化运动中被保存下来。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个幸运。又由于我省和东北许多地方,山高林深,交通不便,或人迹罕至,使得村落和房舍得到整体保护和部分保护,如直到今天,我们在长白山的北坡、西坡和南坡的一些村落中依然可以见到那种散发着浓郁森林文化气息特征的木瓦和木烟囱为主的房舍和村落被保存或部分保存下来。这是我省乃至世界村落文化史上的重要遗产。
目前我省古村落现状堪忧,主要是面临着古村落的自然老化。经过历史和岁月的磨洗,许多村落已处于风雨飘摇之势,而诸多建筑由于年久失修已处于残砖断瓦之时。又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到来,加上全国普遍掀起新农村建设高潮,使得许多古村落处于被席卷和清除之势;或修修补补,改头换面,不成样子。又由于大批农村人口迁移城镇,如一些古村落中大部分人去城镇打工定居,使得许多村落变成空壳,或仅留老弱病残者最后留守,使得古村落失去了本身的生机。现代形势带给古村落的更大冲击是村中一些有经济实力或首先富起来的部分人家已将老屋老院拆掉,在古村中盖起新楼,这种状况对古村落形成巨大的心理震荡。又由于古村落往往偏离公路,地处山乡,经济和文明不能快速进入,群众生活环境得不到有效改善,使村落没有了应该有的“香”味(山花香)和“乡”味(乡土的芳香气息),而多了难嗅的气味(由于不能安装排污设备使污水得不到处理)。二是古村落的保护一定要政府主导。首先要立法,在文物保护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指导下要专门建立“中国古村落保护法”。要进行古村落保护的全面规划。要建立档案、村落名录、网站;要设立古村落保护的专项资金。三是要有具体的保护方法,可根据不同的村落情况去建立不同的保护方法。有的实施政府和村落居住者共同“托管”,要给村落建立保护“缓冲区”,要寻找和实施村落整体保护和科学保护。原生态保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建立保护系统理论和机制。四是开展旅游对古村落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但一定要引导村落文化旅游有序发展,建立健全各种配套的村落旅游设施,使得保护完善起来。旅游促进古村落保护有积极作用,也有必须值得注意的问题。比如旅游引来了资金,同时也要引导村民对自身村落和文化的原生态珍重和保护。许多村落人家从外地引来不少别处很普通的纪念品,不是村落本身的,没有吸引力。而他们自己开发的土特产,如根雕,艺术品,往往造型粗糙,工艺简单,使人无法收藏和带走。开发村落旅游要及时派专家、艺术家去指导他们的特产开发和艺术实践,而不是光依靠他们自己的想法,把什么都刻成“龙”“鹰”“佛”等等物件,要依据自然村落本身的原色性去挖掘自己的土特产,这才能使古村落文化旅游经济更具有活力和吸引力,同时,又不破坏村落和周边的自然资源。五是古村落保护与开发一定要适应民生,关注民生。要注意解决住房问题。要从实际出发去改善村落居住者的生活问题,要和他们一起走入新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理想,不要让村落远离时尚使居民在穷困中生活。要面对古村落与现实生活存在的各种矛盾,努力去解决这些矛盾,而不是回避村落与现代化矛盾。六是要建立村落和村落文化保护队伍。有一批具体的村落文化保护者,要让政府干部、文化干部、退休老师、社会志愿者等等参加。恰恰是经过他们的努力,才使我省一些地区古村落保护形成今天这种势头,而且村落的保护一定要老、中、青结合,使保护延续下去,接续下去,传承下去。七是要提高全社会的综合保护意识,不光是文化工作者单一的力量,要使全社会共同认知这个责任,共同实施保护。保护观念要不断在实践中完善。克服片面性,注意多样性,建立实用性,真正寻找和挖掘村落自己的独特性和代表性。要大力宣传古村落的保护意义。寻找和命名典型的最美古村落,让人去认知。八是要加快对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村落文化的抢救挖掘。注意对村落历史、自然环境、人物和建筑背后的故事和记忆进行抢救挖掘。要注意建立文化课题和文化命题。古村落不但建筑环境要完整如初,也要保持村落文化的完整性,特别是村落的宗法观念、民俗活动、自身节日、行为礼仪等等,更需要去关注和记载。要挖掘文化古村落,大力展示古村落文化。九是实施保护机制多样化。发挥村民自己的智慧。加快落实保护速度,提高村民保护村落的积极性,使社会进入良性保护。要使专家的保护与村民的保护观念和意识结合起来,提倡社会、企业和一切有识之士共同实施保护,完善保护。
中华民族古村落,我们今天能够走进它,品悟它的原色美丽,要感谢那些世世代代居住其中并守护下来的人,感谢他们带给今天的文化美感和传承下来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力量。
针对我省古村落文化保护现状,我们应采取这样一些措施进行保护与开发。一是保护与开发并举。开发是在修复和恢复的基础上进行,而不是完全拆除后的重建,更不是“打造”,一定不要失掉古村落、民族村落的文化延续性。恢复和重建一定要请专业的建筑专家指导下的工程队施工,以保证技艺的专业性。恢复的古村落和街区争取做到文化见证人和文化传承人的指导性认可,特别是区域民族和民众的认可,保持村落文化的原真性和价值性。如长白山里的“漫江村”和“孤顶子村”两处,对于那些已不能住人的木刻楞房舍要保护下来,建议那些完全改建成新农村式样的村落每村要建一个“本村原貌博物馆(或室)”,把这些“老房子”放进去,把从前这个村的原模样记载下来,留住“村落文化”。
村落文化的自然性,需要我们去认知,这是村落文化的生命价值,特别是从村落的可视性设备、建筑风格及特点、材料的选择等等具体存在中去分析村落文化的特征和特点,如长白山区的木屋村落,特别是那一个个独具特色的木烟囱,它的文化性表现在哪里呢?表面上看它是属于木质,可经过与木屋的居住者交谈,才得知这种村落的木烟囱已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存在,是只有山林人和居住在森林中的人才能创造出的一种文化,属于森林村落文化,这是村落的价值性和珍贵的文化性。
二是保护古村落包括保护那些不成片的建筑和街区。经过几十年或上百年的历史岁月,许多古村落已不是全部都有保留价值的整体存在了,有的往往是一个街区或一两座房舍有价值,这也要实施保护。如九台莽卡的东烧锅屯,只有关姓一座老房极具保护和开发价值。许多年来文化站老常一直在关注和保护着。如伊通景台村新近发现的一处满族四合院老房等。不能因为全村只剩下这一处房舍就不去实施保护。可以实施买断或整体搬迁,留住这一处或二处老房子。我省这样的情况不少。要发现一个保护一个。
三是要注意抢救保护古村落的“文化载体”。村落、房舍是村落文化的载体,但村落人家生活使用的工具、器具、穿戴,甚至村落人所共同认知的一种行为过程的背景和环境,也是村落文化。许多有识之士已经在关注这些方面的村落文化“零件”了。在搜集这些村落文化“零件”时要注意记录这些工具、服饰的使用者和传承人,要详细记载它们使用的过程和传承历程,要注意它们和主人的关系,记忆和故事,要有时间、地点和这种载体的使用习俗和传承规俗。如“鹰屯”体现“鹰猎文化”特色;查干淖尔体现“渔猎文化”特色;榆树五棵树体现农耕文化特色;集安五道阳岔体现出“狩猎文化”特色;江源一些村屯体现出松花砚“老沟”文化特色……这些村落里要建一个“村落特色文化博物馆”,把这些收集起来,放进去,保留村落的文化存在。
现在是“村落文化”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其实村落和城镇文化是一种细致而完整的文化体,无论是大,还是小,它都是人类精神形成的历程记载和文化的源头。我们面对的是人类珍贵的生存历程和人类生命的存在历程。留下它,记载下它,将会对社会、民族和整个人类都是一种不可泯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