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缺口1.7万亿!养老金空账怎么填?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3-21 14:26:00   来源:半月谈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社会约束条件。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是影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社会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出现了规模巨大的分化和重组,这必然会对正在改革中的养老保险制度产生或支持或抗拒的反应,从而对其的发展形成压力。

  一方面,社会各阶层之间对养老资源的占有以及获取养老资源的能力不同,导致各阶层对养老保险制度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且这种需求将趋于多元化。另一方面,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化和重组反应到社会成员身上,也导致社会成员对养老保险制度的需求会因其所处人生阶段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人们的养老需求是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与发展的基础和原始推动力,养老需求的不同和变化制约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协商机制的建立健全是我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追溯欧美发达国家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改革无一不是立法先行,即先有法律再实施。在法制建设具备一定基础的欧美发达国家,养老保险制度从一开始就被纳入法制化轨道,并在改革与发展进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法制建设始终成为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持续推动力。

  然而,在对历史的追溯中,如果对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国际经验进行深度剖析也不难发现,欧美国家立法在先实践在后的做法,乃是深深植根于特定的社会结构和政治体制。隐藏在欧美发达国家立法背后的是其健全的社会协商机制,任何养老保险法律法规出台的背后,无不是众多利益集团之间多次重复博弈的结果。

  ——历史文化约束条件。在当今各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程中,嵌入性制度约束条件对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约作用需要引起重视。养老保险制度只有与自身养老观念、家庭制度等历史文化条件相协调,才能实现其真正的、内生的可持续发展。欧美社会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圈,长期以来家庭制度相对较弱,不重视亲缘纽带,盛行着崇尚平等的公民文化。

  在欧美社会历史上,养老权利与公民权密切关联,而且制度安排有着明显的契约化、权利义务对等化特征。中国长期以来盛行尊老文化,而且家庭制度强大,亲缘纽带受到重视。老年人在家庭组织内以“家长”身份获得赡养,并在国家和社会层面上以年岁高而获得尊重与优待,这是中国传统社会解决老年保障问题的历史文化条件。

  所以,要在战略意义上实现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利用自身的制度文化优势。此外,在中国传统尊老文化下,高龄老人得到社会的优待,社会养老资源更大程度聚集在他们身上,这方面尤为值得重视。

  ——技术约束条件。养老保险经办体制和经办机构能力建设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管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技术约束条件。西方发达国家实践经验表明,养老保险政策的制定和实际管理操作方面的不同步往往难以避免,经办体制和经办机构的“惯性”作用,使得业务处理方式和业务流程的优化难以跟随政策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动态调整。

  随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养老保险政策的制定日益科学化,为最大限度地提高政策实施的有效性,构建经办体制和经办机构随政策变化的动态调整机制便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养老保险经办体制完善和经办机构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当关键问题预期可操作时,养老保险政策的科学性和可及性才能得到有效发挥。

  另外,经办机构能力的提升有赖于管理和服务人才的培养。随着老年群体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人们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高层次化,这也从客观上对经办人员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提出更高要求。

  养老保险信息化程度是制约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管理能力的重要技术因素。近年,随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发展,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在养老保险制度中的广泛应用,成为整个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技术支撑。自2003年起,“金保工程”开始在全国各地陆续实施,养老保险信息系统逐渐建立,制度的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制度在公共服务、基金监管等方面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但与此同时,在我国养老保险信息化建设进程中,还存在着诸多技术因素严重制约着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由于各个统筹地区信息网络平台和数据库建设标准不统一,导致数据不能共享,养老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存在技术瓶颈。另一方面,经办人员的操作失误或者黑客的恶意攻击,以及应用软件的缺陷和漏洞都严重威胁到养老保险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如何协调养老保险信息需求与网络安全之间的矛盾是当下养老保险信息化建设中的核心问题之一。(《中国社会保障》2012年第1期,文 邱添 张海川)

【 作者:黄楠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