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中国进入“全民焦虑”时代?白领焦虑积累成常态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2-22 10:47:00   来源:广州日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全民焦虑

  “亚历山大”时代生存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一项由2134人参与的调查显示,焦虑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常态——34.0%的受访者经常产生焦虑情绪,62.9%的人偶尔焦虑,只有0.8%的人表示从来没有焦虑过。

  一夜之间,似乎“全民焦虑”的阴影悄悄降临在每个人头上。

  “亚历山大”是谐音,意即压力像山一样,实在太大。现年33岁,从事财经工作的深圳女白领小苏,借用这个从今年春节流行开来的网络词语表达自己的对生存状态的焦虑。

  一条广泛传播的微博段子说:“我的股票赔得底掉,房贷还差90万,老板还经常扣工资,买的家具是达芬奇的,买的醋是勾兑的,买的奶粉是有添加剂的,即使走在路上碰到李双江他儿子也就算了,就怕碰到‘李刚’他崽,非死即伤。”

  而普通生活中的“亚历山大”们远不止这些。农民犯愁为滞销的农产品,大学生为考研就业焦虑,家长从幼儿园起忧虑孩子升学教育,企业老总担心资金链短缺,普通市民担忧工资和银行存款跑不过CPI。即使是退休在家颐养天年的老人,也可能会担心住的地板是否有毒,用的锅灶是否符合标准,出外就餐,除了遇到地沟油,还有什么其他陷阱。

  公共表情

  网络传播焦虑感染

  乐国安认为,随着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许多人在衣食无忧的前提下,开始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对情绪更敏感。对焦虑的感受水平提高了,这本来是一个好的现象,但相比过去的信息闭塞,当代社会网络发达,正面和负面的信息都层出不穷,加剧了人内心的冲突,传播又使焦虑具有感染性。

  有心理学家认为,手机是造成现代人焦虑的重要来源和核心载体。一项对1000名英国人进行的调查显示,有约66%的受访者当手机不在身边时会感到焦虑,这一现象被称为“无手机焦虑症”(Nomophobia),而在年轻人群中这一现象更为明显。相对于4年前无手机焦虑症被首次确认,现在更多人承认存在这一问题。

  此外,心理学家认为,大部分现代电子产品也可能让人感觉焦虑,造成人们亲情的一种隔离和焦虑。例如,电子游戏可能会让你更快地攻击目标,微博会强迫人去看,去八卦信息。“我最快知道什么事”成为一种炫耀的手段。而电视减少了普通人和亲人相处的时间。从职业来讲,记者、编辑、广告员、信息员、网站管理员、情报人员等都是信息焦虑综合征的高发人群。

  而在社会学家看来,随着微博和网络广泛普及,公民意识觉醒,诸如“郭美美”事件、“铬污染”、“年轻官员火箭式升迁”事件的传播,也使整个社会在环保、慈善等多领域的诚信形成公共焦虑。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新时代的焦虑症还包括过节焦虑症、乘车焦虑症、中产阶级焦虑症、失贞焦虑症、高薪贫困焦虑症等此前未曾有过的现象。

  全民价值观应转向幸福感

  广州心海榕心理机构心理专家于东辉认为,“全民焦虑”的情况早就有,只是在现在集中爆发。我们处在一个焦虑的时代,每个人都想尽快地达到成功,我们对世界的期待比世界本身要高。焦虑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的标准太高了。

【 作者:陈薇伊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