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气候冷暖之争,一场全球经济之争?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2-22 10:14:00   来源:解放日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在缴纳碳税方面,美欧等国正在努力成为掌握话语权的一方,以稳固自己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经过两百年的工业发展,这些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低温室气体排放阶段,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刚刚步入工业化大发展的高温室气体排放阶段。如果按照排放量缴纳“碳税”,自然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被要求交纳得更多,相应经济发展就要受到制约。

  同时,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美欧等国在资金与技术远比发展中国家占据优势,也就更加容易在未来新的经济格局中掌握主动地位。世界经济和政治的竞争,本质上不外乎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去抢占“市场”,取得游戏规则制定权。对美欧来说,要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传统工业领域和制造业中竞争,优势已不明显。所以,美欧要想取得未来国际政治与经济的领导权,就必须开创并引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即“低碳经济”。

  近十多年来,美欧一直在努力推进全球碳减排协议,这与其在碳排放的制度安排、气候变化的技术研究,乃至在发展清洁能源、低碳产业上领先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先发优势密切相关。

  从内需出发,建立清洁能源经济体

  尽管对于气候变冷还是变暖,科学界还存在争议,甚至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尽管我们无法否认可能有些别有用心的国家,试图以气候问题来阻碍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发展,但从中国自身经济发展要求来看,坚持科学发展,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是中国必须走的路。

  首先,大气是没有国界的。在气候变化上,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各国政府与民众,都应该秉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积极态度。科学总是在发展进步的,不能指望对于气候问题一下子得出一个“百分之百”确信的结论后,我们再开始保护环境。

  其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与任何外部压力无关,而是中国经济发展内在的要求。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曾在给《纽约时报》的专栏中写道:“如果我们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而建立了一个清洁能源经济体,但是随后气候变化被证明是一场骗局,我们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我们会变得更加强大,更加具有创新意识,在能源问题上更加不依赖于他人。”中国要实现工业化,能源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是难以逆转的。而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是经济转型,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向着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的唯一路径。

  另外,就算有个别国家用气候变化设陷阱,也不奇怪。世界经济的竞争中总是充满这样或者那样的陷阱,只要不盲目往里跳就是了。欧盟近日单方面提出,要对飞入欧洲领空的航空公司强征“碳税”。尽管征收航空“碳税”能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但欧盟的主要目的是掌握航空碳排放收费标准的制定权、航空运输业及制造业领域的市场控制权,同时保护其航空业竞争力。对此,中国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本报记者 黄勇娣 唐烨 实习生 张莉莉

【 作者:宋亚芬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