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死不救的事,在咱这儿可没有”——
辽宁省辽阳市弓长岭区学雷锋常态化促民心向善纪实
作为雷锋的入伍地和雷锋精神的发祥地,辽宁省辽阳市弓长岭区多年来把雷锋精神作为宝贵财富,把学雷锋活动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形成了全民学雷锋的常态化机制,带动了社会风气的改善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雷锋第二故乡里雷锋印记多
走进弓长岭区,随处可见雷锋的印记:雷锋公园、雷锋纪念馆、雷锋日记碑廊、工人雷锋雕像、雷锋桥、雷锋山、雷锋学校等。
雷锋曾说过,辽阳是他的第二故乡,而雷锋在辽阳时就是在弓长岭区工作和生活的。雷锋1959年8月来到坐落在这里的鞍钢弓长岭矿焦化厂工作,1960年1月从这里参军入伍,虽然只在此生活了短短的142天,但雷锋精神却在这里发祥。“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的火热,对待缺点要像秋风扫落叶,对待敌人要像冬天一样残酷无情!”人们耳熟能详的雷锋20篇光辉日记就是在弓长岭区生活、工作时留下的。
弓长岭区有一个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学习雷锋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制度,定期总结、研究和部署学雷锋活动,并把学雷锋活动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全区形成了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以党政干部为主导、以广大党员群众为主体、专兼职队伍为骨干、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学雷锋活动工作机制。
学雷锋领导小组下面常设一个办公室,这个办公室有专门的编制、预算和工作人员。为何在机构精简的大背景下设立这一机构?弓长岭区委书记吴雪冰说,学雷锋的投入产出比是巨大的,其对社会发展的积极贡献远非金钱可以衡量。
雷锋叔叔从没真正离开过
在弓长岭区,学雷锋的载体和平台多得让人惊讶。
为使学雷锋活动保持持久旺盛的生命力,弓长岭区委及时总结干部群众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新经验、新做法、新成果,不断深化雷锋精神的理论研究,赋予学雷锋活动以时代的内涵。“雷锋精神伴我行”“学习雷锋精神、弘扬传统美德”“颂雷锋精神、展巾帼风采”“学习雷锋精神、做雷锋式白衣战士”“学习雷锋精神、畅想新的学期”“学习雷锋精神、做青年志愿者”等大量主题活动使学雷锋在弓长岭区没有空白期和空白点,让学雷锋活动深入到弓长岭的各个角落、贯穿于各项工作中。
在弓长岭区中心小学,记者看到,校园里遍布雷锋故事宣传栏,教学楼二楼的走廊里,摆满了孩子们写的学雷锋心得。清晨,学生们伴着《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曲步入校园,课间操时间全校学生齐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学校定期评选“学雷锋标兵”,还培养宣讲雷锋事迹、雷锋故事的“小雷锋宣讲员”,成立了“小雷锋合唱团”,开展“续写雷锋日记”活动。不仅学生学雷锋,校党支部还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学习雷锋先进事迹,教育、引导全体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学习雷锋精神,争当育人先锋。
学校党支部书记陈明说:“学校就是要作为雷锋精神薪火相传的主阵地,将雷锋的钉子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奉献精神、‘螺丝钉’精神的种子撒进每个孩子的心田。”
在弓长岭区,学生的入队日、团员的入团日、党员的入党日、新兵的入伍日全都成为学雷锋日,从年初到年尾,各种各样的学雷锋活动贯穿始终。辽阳市委副书记郭辉说,社会上曾经流传的“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的现象在弓长岭区不存在。
在弓长岭区委的倡导下,弓长岭区成立了学雷锋志愿者总队、纵队、大队、中队、小队,覆盖了几乎所有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村。各单位、部门从实际出发,设计不同载体,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学雷锋活动方案和计划,开展各具特色的学雷锋活动:团山街道聘请专业人士教授学唱雷锋歌曲,并举办雷锋歌曲广场大家唱;汤河镇开展“学雷锋献爱心捐款活动”,为贫困家庭、贫困学生和区敬老院送去温暖;区机关干部走进村委社区、敬老院及贫困家庭,为他们提供卫生医疗保健、法律援助、生活援助、日间照料等服务;各窗口单位深入村、社区和居民家庭,现场办公,为百姓提供便捷的上门服务。
目前,全区有实名制登记的志愿者11238人,占到全区总人口的12.2%。学雷锋基地已达235个,这些基地建设使全区人民时时处处见雷锋、想雷锋、学雷锋、做雷锋,学雷锋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主动性、自觉性不断增强。
雷锋精神在这里已深入人心
多年来,在弓长岭区的雷锋工友、战友、义弟等一批雷锋精神的见证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雷锋精神传人的作用。他们在常年宣讲雷锋精神的同时,也用多年如一日学雷锋的行动感染着众多的人。
此外,在学雷锋活动中,弓长岭区又涌现出了一大批活雷锋。有为警一任保一方平安的警官刘恒玉、百姓身边的“活雷锋”王春雷、自觉弘扬和践行雷锋精神的王军、矿区“活雷锋”胡乃明、终生走雷锋道路的人李维信等,还创建了一大批学雷锋先进集体。一种“人人争当先进、个个争做雷锋”的良好氛围已在弓长岭形成。
更为重要的是,雷锋精神在这里早已深入人心,学雷锋已经融入人们的思想和日常的行为方式中。
雷锋工友石素琴向记者讲述了一件发生在她身边的故事。一次,她所在的社区文艺队的一名队员在参加活动时突发心脏病,队友赶紧把她抬到路边,并向路过的车辆招手求救。不一会儿,旁边就停了好多辆车,其中既有出租车,又有私家车,也有单位的公车。大家都纷纷下车询问情况,并立即把这名发病的老人送到了医院。“见死不救的事,在咱这儿可没有。这里是雷锋的第二故乡。”石素琴骄傲地说。
雷锋精神熏陶出弓长岭区人民热情友爱的民风,雷锋“对工作要像夏天般的火热”的名言也成为这里发展经济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学雷锋、爱家乡、促旅游”活动中,众多的志愿者纷纷参与。随着越来越多游客慕名而来,温泉产业已经成为弓长岭区经济发展的一张名片,弓长岭区也成为国土资源部首批授予的“中国温泉之城”。(记者马义 陈梦阳 石庆伟)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