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傅涛看来,政府掏还是百姓掏,其实是左手和右手的关系,因为财政资金也是纳税人的钱。“从学术的角度看,消费者直接支付更好。一是由于通过政府支付有管理成本;二是符合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毕竟,很多农村人口并未享受供水服务。”
不过,他同时表示,将引水工程成本摊入水价需有两大前提:一是考虑公众的承受能力。当前,我国人均水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尚不到1%(国际水平是3%),未来可酌情提高至不超过2%。二是水价提高后,要加大对困难群体的补贴力度。相比工程投资,这样花钱更有针对性。
水价调整能否破解资源困境?
水作为民生产品,同时也是一种战略性资源,对于水资源高度紧缺的中国尤其如此。随着严重的水污染,低效的水资源利用,我国水资源危机进一步加剧。
当前中国居民用水价格成本所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平均比例不到1%,远低于世界银行所建议的3%—5%。傅涛认为,低价格不利于资源保护,福利性的低水价不能更好地促进使用者珍惜水资源。
专家表示,水作为一种资源性产品,同时也是企业生产的必需品。对于一些核心城市来说,过低的水价势必吸引更多的耗水性企业进驻,不但客观上增加了本来就很紧张的水资源更加紧张,也不符合核心城市进行产业调整和升级的要求和定位。
傅涛认为,水资源短缺对城市整体发展的制约其实可以通过水价来进行调节。就如上述一些耗水型工厂,如果水价提升,它们的生产成本增大,就会去其他水价更低、水资源更加丰富的城市去发展。而生活成本上升,也会阻止更多的异地人群涌入大城市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当前的大城市病,但是需要对已经在城市里扎根的困难人群进行用水补贴。
涨价之后
专家建议改善水质 堵住漏损
在不少专家看来,上涨只是水资源价格改革的一个侧面。改革的最终方向,是促使供水行业由目前的“低质低价”走向“优质优价”。
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秘书长骆建华表示,当前我国很多城市的自来水水质难以令人满意。“发达国家的水价比我们高,但人家的水质也明显比我们好,不少国家城市的自来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