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聚焦
水务企业到底是赔是赚?
在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水资源价格改革将逐步推进。除广州外,此前,已有北京、重庆、江苏、山东等近20个省市相继预披露水价改革方案。方案中除普遍提及的涨水价、实施阶梯水价外,更涉及相关配套改革措施。
另据报道,国家发改委也在制定相关的水价改革全国性指导意见。其主基调便是理顺水资源价格、供水价格和污水处理费的定价机制。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水生产和处理企业盈利情况不甚理想。广州自来水公司就表示,2008年至2010年公司分别亏损5081万元、2.07亿元和3.91亿元。亏损的原因是水价偏低,与供水成本形成倒挂。
在自来水公司“喊穷”的同时,陆续发布的水务上市公司财报却又频频报喜。2011年,“水务公司平均销售毛利率达40%”的说法一度甚嚣尘上,引发外界对水务行业“暴利”的质疑。此后在众多专家的“辟谣”下才得以缓解。此次广州水价上调之际,质疑声再起,公众普遍要求水务公司亮出账本。
中国水网研究员肖琼指出,水务上市公司的净利增长和高毛利率不能代表供水行业现状。因为水务上市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其盈利水平一般高于行业平均值。且很多水务上市公司在自来水业务之外,还涉足房地产、工程建设等领域。此外,高毛利率也不能说明问题。因为水务是重资产行业,每年的管网折旧和财务成本很高,扣除这些后利润率一般。
“事实上,根据我们测算,供水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1%,相当数量的自来水公司处于亏损状态。”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说。
成本上涨应该由谁买单?
近年来,由于城市人口迅速增长以及水源地遭到污染,多个城市实施了引水工程。引水工程所产生的巨大成本是否应该摊入水价,引起不小争议。
“按《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的规定,引水工程成本可以计入水价。”傅涛表示。但在实际操作中,地方政府都颇为谨慎。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