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肥沃无须辛勤耕作 高度机械不用费力收割
美国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小城随着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的到访而举世闻名,这就是艾奥瓦州的马斯卡廷。记者不久前曾领略过这个位于密西西比河畔的美国典型农业小城的美丽风光。
“昏昏欲睡”的美国小城
艾奥瓦州是位于美国中西部的农业大州,介于著名的密西西比河与密苏里河之间。该州大部分是广阔的平原,土地肥沃、农产丰富,素有“美国粮仓”之称,其玉米、大豆和鸡蛋产量在全国领先,尤其是在生猪养殖方面更是如此。艾奥瓦州被誉为美国的“猪肉库”,有资料显示,该州每年为全美市场提供大约1900万头猪,养猪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
马斯卡廷是艾奥瓦州的一个小城,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在此地一家报社短暂供职,并在其著作《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中描写道:马斯卡廷的日落是他见过的最美的日落景观。当地朋友告诉记者,马斯卡廷意为“昏昏欲睡”。因为自古以来这块密西西比河流经的土地富饶肥沃,人们无须辛勤耕种,农作物收成就很好。这里的人们不愁吃喝,无所事事,所以就把此地命名为“昏昏欲睡”的地方。
农场里都是“变形金刚”
记者驱车进入马斯卡廷地界,在公路两旁看到的景色确实印证了这一点。一人高的玉米地分列路旁,一眼望不到边。中国农村的玉米地,多是方圆几亩自家耕地,田地多呈一个又一个的“大方格子”,这格是我家的,那格是你家的。而美国却不同,据同行的美国人介绍,这里一眼望不到边的一大片玉米地,可能只属于一户人家。仔细观察,这些农作物高矮基本一致,齐刷刷一大片,不像地里种出来的,反倒像工厂生产出来的。
在马斯卡廷的农场,记者的感受可以用一个字来表述———大。地大、田大,公路两侧银灰色的巨大粮仓显示出这里的富饶,巨型农机设备个个像“变形金刚”……记者拜访了“基思和大卫马茨兄弟农场”,这是一个私人大农场,由姓马茨的兄弟二人共同经营,弟弟叫基思,哥哥叫大卫。难以想像,这个农场竟然始建于1848年,从那时起到现在的160多年里,这个农场以家族的方式代代相传经营至今。
接待记者的是弟弟基思,他带着记者来到他家的玉米地,此时正值秋收季节,一望无际的玉米地里正有机器在收割丰收的玉米。一台绿色的大收割机像坦克一般在玉米地中开路,将面前的一排排玉米“收入囊中”。配合这台收割机的还有一辆巨大的拖拉机,这辆至少有六七米长的拖拉机后面有一个巨大的黄色翻斗车,刚刚从那辆收割机中收割上来的玉米通过一个约5米长的传送带,当即传送到拖拉机的翻斗车中。从远处看去,被传送过来的玉米“上下翻飞”,据基思介绍,在这一过程中,机器已自动将刚收割上来的玉米进行了初步的分离处理。记者看了下表,只用了短短十几分钟,长长的一排玉米就被两个“大家伙”收割完了。
转眼间,大拖拉机的翻斗车已经装满了玉米,而此时不远处更大的“家伙”又吸引了记者的注意。那是一辆约十余米长的白色集装货车,长长的车厢容纳了来自拖拉机翻斗车的一车车分离好的玉米。据介绍,通过这个大货车,玉米将被运往加工地,这就是收割玉米的全过程。
整个收割的过程基思都没有参与,仅有两三名司机负责机器的操作。基思告诉记者,这些收割机和司机都是他雇的,几天时间就能将农场的玉米全收割完,所有的收割工作都靠这些巨大机器来操作,他自己不用费半点力气。基思笑着建议记者到大拖拉机上体验一下,从距离几十米处走近大拖拉机,记者愈发感觉到这机器的巨大,在拖拉机的轮子旁边挺直站立,记者1.6米多的身高竟然只有拖拉机轮子高!爬上拖拉机的驾驶室往下看,就像爬上了二层楼。操作台多是按钮,加上一个方向盘,看起来无须太费体力就能操纵这个庞然大物进行工作。
数千头猪只需一个人喂
基思随后带记者来到了一个比体育场还大的建筑,他告诉记者那是他家的“猪圈”。这是一个大约有上千头猪的养猪场,猪在多排整齐的围栏中进行圈养,二三十头猪在一个围栏里。整个猪场建造得一点也不简陋,靠近天花板处有一整排窗户,因此猪场内透光度很好。这些猪看起来体格匀称,个个膘肥体壮。
在猪场外面,一个大约5米高的装置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据基思介绍,这个大装置里面装满了猪饲料,一按电钮,这个装置就会定时定量将饲料传送至猪场内。一个人就能轻松喂养数千头猪。(吴成良)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