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春“用工荒”再度来袭,尤其在机械、轻工业、纺织等浙江传统优势行业中广泛存在。记者采访了解到,如今“涨工资”已不再是农民工的唯一诉求,尤其“80、90”后新生代农民工具有更广泛的权益诉求。在此形势倒逼之下,浙江部分企业自发催生出更完善的劳动福利保障制度,自觉提高企业管理、文化建设等“软实力”的转型升级速度。
在不久前召开的浙江民营经济万人大会上,浙江省一位负责人说,我曾到一个困难企业考察,发现它的人头数比产品数还多。老板问我怎么救这个企业,我说要么你赶紧升级,要么迁出浙江,到人力成本低的地方去。
“省里释放的信号很明确,企业靠吃人口红利混日子已经走到头了”,多名参会企业家告诉记者,“今后省里甚至可能会有意识限制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用工量,企业不转不行了。”
海宁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钱海屏、绍兴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王新宝等基层干部和一些中小企业家认为,当前浙江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在逐步摆脱家族化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并致力于对实业的扩大投资,形势颇为喜人。
他们建议:对于一部分拒不调整经营思路的企业,务工者“用脚投票”本身已对其进行了淘汰,政府不可一味大包大揽帮助招工;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家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双培训”力度,一方面帮助企业提升素质,增加员工工作“愉悦度”,另一方面提高工人技能,为浙江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劳务支撑。 据新华社
自2005年浙江局部地区出现“用工荒”以来,当地政府、企业曾普遍认为,主要是过低的工资影响了农民工赴浙江打工的热情。“涨工资”一度是各企业解决用工紧缺的唯一法宝。统计显示,近年来,不论是纺织服装业等传统行业,还是电子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全行业薪酬福利涨幅普遍在10%-20%,但是招工难,尤其是招技工难问题一直存在。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