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十二五"环保规划解读 政府与社会谁当领舞者?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2-20 12:01:00   来源:中国环境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挑战之一:责任主体不明确。在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领域,责任主体较为明确,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确立了稳定连续的付费体系,而这正是上述两个行业迅猛发展的根基。但在重金属治理、土壤修复等环保新兴领域中,谁是污染者,谁又是治污后的受益者,有时候并不明确。“责任主体的不明确是新兴细分市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傅涛说,否则就无法建立类似污水处理费、垃圾处理费那样的支付体系,市场空间难以在短期内打开。

  挑战之二:商业模式不完善。在“3.4万亿”的投资需求中,有多少能转化为市场需求还取决于是否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傅涛表示,《规划》明确了我国对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的需求很大,但这种需求更多的是一种事业性需求,是从民生角度提出的需求,并不代表产业需求。如果没有成熟完善的商业模式,市场空间将更多地停留在政府自己出资、产业难以介入的阶段。

  他强调,只有当商业模式确定后,政府事业行为才会逐步转化为市场行为,环保产业的市场空间才能真正得到拓宽。以污水、垃圾处理收费为保证,两个领域的市场化已经取得成果,商业模式较为成熟,但对于重金属污染治理、土壤修复等领域,市场空间的打开还需要完善商业模式的支撑,目前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明确。“先行行业的成熟模式怎么复制、扩展到新兴领域中,是考验环保企业勇气和智慧的。”

  挑战三:成熟技术方案缺失。根据《规划》,“十二五”环保产业的发展涉及诸多领域,流域治理、生态保护、地下水修复、重金属防治等都涵盖其中。与污水、垃圾、二氧化硫等领域相对明晰、单一的技术需求相比,在重点流域、重金属、土壤、地下水、生态修复等领域需要的是复合、立体的解决方案,不是一个或几个简单的处理工艺就能解决。新兴产业同样考验着产业主体——环保企业的自主创新、技术集成、资源整合能力。

  傅涛表示:“国外环保企业这方面的经验较多,近年来国内一些企业也有着相关实践。但总体上看,国内环保企业的积累多集中于传统领域的设计、建设、运营,在综合技术方案上还欠缺经验。跃跃欲试的环保企业要加强自我调整,跟上新兴产业市场的需求。”

  目前,国内环保上市公司等行业领军企业,其主营业务主要集中在市政污水处理、垃圾焚烧发电、脱硫脱硝等几个细分领域,还有大片的区域并未深入涉及。要依靠产业来实现已形成的市场需求,技术是重要的基石。“如果没有坚实的技术支撑、不懈的技术创新,那企业将很难实现长远的发展,已形成的市场需求也难以得到全面覆盖。”  ◆中国环境报记者 陈湘静

【 作者:宋亚芬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