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专家热议:放宽民资准入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图)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2-20 09:49:00   来源:南方日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话题缘起本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拓宽民资准入领域居八项重点工作之首,会议提出“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深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优化国有资本战略布局,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和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充满不确定性,国内经济发展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的情况下,打破垄断,放宽民资准入,激活民间资本,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尤其重要。此前中央已先后颁布了两个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36条”,但民营经济的发展仍然遭遇许多看得见进不去的“玻璃门”。显然,在贯彻落实政策之外,还有认识问题、体制问题等须解决。

  拓宽民资准入领域既涉及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又事关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同时还可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可谓一石三鸟

  放宽民资准入关键是营造优良市场环境制度环境

  □张 捷

  日前,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其中拓宽民间资本准入领域被列为今年改革重点工作的首项。笔者认为,这项改革重点的选择既涉及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又事关推进垄断行业的改革,同时还可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鼓励民资进入的领域几乎都是供给不足需要大力发展的服务业),可谓一石三鸟。

  扩大内需必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长期以来,民间资本被排斥在所谓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之外,它们只能拥挤在竞争性行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中艰难求生。在外需萎缩、内需一时难以提振的情况下,中国制造业的大多数部门均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局面,加上要素成本持续攀升,制造业的投资收益率日趋微薄以至行业性亏损司空见惯。在此背景下,大量民间产业资本走投无路,只能从实体经济中逃逸,进入虚拟经济领域进行投机炒作。由此出现了近年来风靡神州的“蒜你狠”、“豆你乐”、高利贷乃至移民外逃等民间资本“避实就虚”、弃正趋邪的乱象。另一方面,少数国有企业在一些垄断行业中予取予求、坐着也能赚个盆满钵满,几乎丧失了创新动力。行政垄断造成中国的基础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效率低下,基本的公共服务和准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价高质次,“看病难”、“上学难”、“行路难”、“理财难”成为普遍现象。这种情况不仅造成经济结构的扭曲和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而且严重压抑了内需的增长。

  目前,深陷债务危机的欧美发达国家为了降低债务、摆脱寅吃卯粮的困境,正在被迫推行“去杠杠化”和“再工业化”的战略措施,这意味着它们对中国制成品的进口需求将长期萎靡不振。与此相应,中国必须实行“去产能化”的措施,减少制成品出口,更多地依靠扩大内需来带动经济增长。对于中国来说,储蓄率过高和消费需求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服务业发展滞后,无法满足居民的服务性消费需求(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分类,服务性消费包括医疗保健类支出、交通和通信类支出、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类支出、银行中介服务消费支出和保险服务消费支出)。服务业本质上属于内需型产业,中国要想扩大内需必须大力发展医疗、教育、金融、电信、交通、能源等现代服务业,以满足居民对核心消费品的需求,解除其后顾之忧。一般来说,居民消费可分为核心消费(住房、教育、医疗和社保等)、日常消费(生活必需品消费)和追求愉悦型消费(文化消费、享受型消费等)。核心消费的成本直接影响日常消费和追求愉悦型消费的数量,其支出比例太大会挤压用于后两种消费的可支配收入,导致居民的消费需求不足。

  在现代服务业中引进民间资本意味着引进了高效率的竞争机制

  在现代服务业中引进民间资本,意味着引进了高效率的竞争机制,其重要意义毋庸赘言。实际上,对垄断行业的民资准入已经提倡多年,国务院也先后颁发过鼓励非公经济发展的新旧“36条”,但至今却收效甚微。关键问题在于“政策好,实施难”。其障碍一是缺乏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二是在这些行业中已经存在高度垄断的市场结构,既得利益盘根错节,“雷区”密布。对于民间资本来说,进入现代服务业依然会处处碰到“玻璃门”和“弹簧门”。因此,如何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清扫保护既得利益的各种“清规戒律”,是落实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重点的关键。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现代服务业关键是营造公平、有序、透明、诚信的市场环境

  与制造业相比,现代服务业是更加制度敏感型和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在该产业中形成核心竞争力更为困难。制造业是人对物的生产活动,其比较优势主要来源于劳动力、基础设施、技术积累和政府的资源动员能力。服务业是人对人的生产活动,且生产与消费同步,其交易过程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很高,必然带来较高的交易成本,需要有更加绵密精细的制度安排。此外,人对人的生产活动需要更多个性化的知识和交流技巧,对生产者的文化素质要求更高。因此,服务业的比较优势主要来源于优良的制度环境、软性的“基础设施”、精细化的管理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本。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现代服务业,政府不需要给予太多的优惠政策,关键是营造一个公平、有序、透明、诚信的市场环境,对所有的投资主体在制度上一视同仁,加上竞争环境迫使民营企业不断改善管理和员工素质,则未来中国的现代服务业有希望像制造业一样得到蓬勃发展。

  作者系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

【 作者:王晔君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