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媒体评论:公车限行为何没能博得掌声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2-15 09:37:00   来源:昆明日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新华社2月8日报道,近日,发改委会同财政部等17部委共同制定了《“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方案中表示,将加快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国政府机构公务用车按牌号尾数每周少开一天,开展公务自行车试点。机关工作人员每月少开一天车,倡导“135”出行方案,即1公里以内步行,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公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这件听上去很不错的事,不知为什么没能像想象的那样博得一片掌声。究其原因或许节点就在“倡导”二字上。有些东西必须是要靠强制才能奏效的,而不是仅仅靠一个号召和倡导就能做到的。倡导主要是号召性的,真正实施有一定难度。弄不好还可能产生两个后果:一是这个车限行,其他车多跑,从使用结果上看是一样的;二是部分单位如果限行后车辆不够,可能会买新车,这样还起到相反的效果。

  公车限行的初衷是为了节能减排、节约公费开支,为了缓解交通。政府率先垂范,将公务用车每周按尾号限行1天,是值得鼓励的,我们甚至可以把这一做法当成为推动公车改革的契机。事实上,政府一直在探索公车改革,当然效果可圈可点。然而,此次倡导公务车按尾号限行显然有失于形式。它让我们想起了中央三令五申严禁公款吃喝、公款旅游,但在实际生活中究竟效果如何,大家心知肚明。

  推行公车限行,首先遇到的是执行和监督的难题。如何辨识公车?公车限行谁来执行、谁来监督?公车限行,会不会又变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一些地方公车超配、公车私用的背景下,公车限行的举措是否是当前的主要矛盾?不仅如此,北京许多家庭,为了应对尾号限行,会再购置一辆备用车。对于财力更不成问题的各级政府来说,公车限行如何避免演化为一场公车增购运动?公车改革目标如果脱离实际,或许只是徒具口号意义,只能是期待越大失落越大。

  整顿公车必须使用强硬手段,从监督和执行上入手,双管齐下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比如首先改变官本位作风,培养政治道德和环保意识,倡导绿色出行,坚持朝少用公车的方向发展。第二,加强公车使用的监督,严格限购、严禁超编制、超规格采购公务用车,逐步实现公务车零增长。第三,公车限行还必须有配套的监督和惩戒方案,甚至建立领导问责机制等,这样才能不让公车改革沦为形式主义。

【 作者:陈鑫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