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走私美国恐龙蛋化石3月回国 19枚可见小恐龙胚胎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2-15 08:09:00   来源:齐鲁晚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22枚恐龙蛋化石中,一枚含有胚胎的恐龙蛋化石。 (图片来源:中国科技网)

  真的是“恐龙蛋窝”?

  2006年12月,当中国驻美使馆将关于协助调查流失美国的“恐龙蛋窝”化石有关情况通报给美国联邦调查局和洛杉矶警察局时,他们均表示愿意提供协助,“只要中方提供确凿证据,证明该‘恐龙蛋窝’化石确系原产于中国并走私到美国,联邦调查局便立刻侦查”。

  然而问题是,在海外漂泊多年的“恐龙蛋窝”,真的是如它所标注的那样来自中国吗?

  2007年4月9日,中国专家向中国驻美使馆和驻洛杉矶总领馆提交了一份《关于流失美国的“恐龙蛋窝”化石出土地点的鉴定意见》,其中有着这样的表述:恐龙蛋化石的个体大小、形态及胚胎等特征,与南雄盆地已经出土的恐龙蛋化石特征相一致,可以断定洛杉矶宝龙—巴特菲尔德拍卖行拍卖的“恐龙蛋窝”化石系产自于中国广东省南雄盆地,初步判定位于广东省南雄市新城区一带。

  5月10日,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代表中国政府正式向美国国务院提出追讨要求,并附上了中国专家的鉴定报告。9月,中国专家组协同美国执法部门聘请的专家一起在洛杉矶对化石进行了实物鉴定。

  然而,中国政府提交的鉴定报告以及双方联合现场鉴定的结果,与拍卖行宣传材料中的描述并不一致。

  宣传材料中,化石一直被描述为一个由22枚恐龙蛋圆形排列组成的“恐龙蛋窝”。但鉴定认为,“恐龙蛋窝”上每一枚单体恐龙蛋化石是真实的,但排列是人为加工形成的,其依据是“恐龙蛋窝”中恐龙蛋的排列方向和角度不符合客观实际。

  在自然界中,恐龙下蛋通常是成对的,蛋窝中的恐龙蛋都是由两个大致相互平行并列的蛋组成一组,且每组间以一定的角度相隔呈圆形排列,此外,蛋应该是钝端指向圆心一侧,尖端指向外侧。但专家鉴定发现,该“恐龙蛋窝”中有些蛋的排列方向是相反的,而且也不是成对相互平行排列的,蛋与蛋之间的排列角度与客观规律不符,中间的凹形窝有明显的人为加工的痕迹。

  调查后发现,原来这个美国收藏家知道化石来自中国后,唯恐化石身份暴露,于是从台湾卖家手里订购了镶嵌恐龙蛋的红色石头基座,改变了化石原本的排列方式。

  这件化石究竟能不能被称为“恐龙蛋窝”,专家们至今仍不能下结论,因此,贾跃明等人更倾向于称之为“一组恐龙蛋”。不过,无论岁月把它们变成何种模样,这些珍贵化石都只有一个国籍——中国。

  贾跃明对记者说,即使有人为的痕迹,也无法掩盖这组化石的珍贵性,目前尚无法判断人为的因素有多大,需要回来以后继续研究,但“不论是不是窝,胚胎化石本身就很珍贵了”。

  所有权归谁?

  在这部恐龙蛋化石跨国追索的大片中,发现取证并不意味着结局。

  这些化石刚刚验明正身,负责拍卖的美国公司又称,追回已拍卖的古生物化石尚无国际先例,化石持有者,也就是化石拍卖的委托人,已向美国海关边防局提交了有权利拥有该化石的书面申请,这无疑给“追讨”蒙上了一层疑云。因为按照美国的有关法律,该化石所有权的问题将通过司法仲裁来解决,只有当司法程序结束后,才能进入归还程序。

  参与追讨化石的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副司长陶庆法回忆此事时说,整件事情进入了缓慢的司法程序,尽管美方也很有合作诚意,但这段时间他的感觉就是“漫长”,因为中方所能做的工作可以简单地浓缩为三个词:配合、关注、等待。

  驻美大使馆警务联络处赵万鹏警官向记者介绍,该处受命跟踪催办追讨“恐龙蛋窝”化石事宜。自立案起,从2007年底开始到2010年5月,近3年的时间里,中方多次催询美方,但都没有得到回复。

  后来才得知,美方办理此案的检察官维克多·罗杰斯临时调任,接替他的办案人员不熟悉情况,也使案件的推进遇到了一定困难。直到罗杰斯返回,发现案件停滞不前,十分焦急,案件办理才重入正轨。

  2011年3月,美法院终于结束审理程序,驳回化石收藏家的所有权申请,决定由美国政府没收化石。5月,美国政府决定将化石归还中国。

  2011年12月,贾跃明和陶庆法在洛杉矶总领馆参加了化石移交仪式。移交仪式上,美国移民海关执法局官员代表克劳德·阿诺德说:“非常高兴能够见证化石在美旅程的最后一站,保存完好的化石将返回它们出生的地点,也是它们在法律和所有权上的归属地。”

  尘埃落定,22枚恐龙蛋化石终于要回家了!

  贾跃明介绍说,因为还要等待美国的报关程序,所以化石回国的日期暂定为今年3月。目前,化石已经委托给一个专业的美国托运公司,由该公司办理一系列的报关和相关手续。化石回国以后,将先存放在地质博物馆供相关专家进行研究,等时机合适了,“它肯定会与公众见面的,到时候所有人都可以到博物馆来见识这件珍贵的化石”。

  (摘选自《环球》杂志,作者柳丝、乐艳娜)

【 作者:刘欢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