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弘扬长征精神非要借助申遗吗?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2-08 16:44:00   来源:中国艺术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作者:毕兹    

    去年年底以来,媒体传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几位学者建议将长征精神立项申请世界遗产的消息。据说几位学者写了报告,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再后来,又见新闻报道,说某知名革命先烈的后代知悉此事,公开表示赞赏和支持。最近,此事又传来后续新消息,来自一些权威媒体的报道称,四川省社科院已正式向长征沿线14个省市区发出“长征路线申遗”倡议,得到积极响应。四川省社科院有关领导也高调面对媒体宣讲此一设想。

  据介绍,此项设想包括“共同推进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申报中国文化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 、“建立中国工农红军文化馆” 、“实施长征路线扶贫战略” ,并称这是“三项伟大工程” 。

  认真地有效地弘扬长征精神肯定是一件值得高调和可以广而告知的大好事,称其“伟大”也无妨。但是,长征的伟大需要“伟大工程”才能彰显吗?早在这些学者提出长征申遗前,长征在人们的心目中、在中国的军事史、现当代史、新中国史、党史中无不具有崇高的地位。长征精神早已毋庸置疑地、不可动摇地成为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祖国、伟大中国共产党、伟大人民军队的精神丰碑。长征精神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我们的伟大的精神遗产,是共产党人精神财富中像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等等一样的思想旗帜。早在长征甫一结束,毛泽东同志就热情洋溢、豪情万丈地赋诗写文,高度评价长征的意义。几十年过去了,长征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一段传奇和不朽的神话。中外军事史专家无不高度赞许这一伟大创举,有人甚至指出,正因为经历了伟大的长征并保有惊鬼泣神的长征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才能所向披靡,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并能够经受此后任何艰难险阻、动荡曲折。所以,无论长征是否申遗,它的伟大、不朽、壮丽、巍峨,与日月同辉。非要为长征申遗,窃以为总是有点怪怪的,煞是令人别扭。

  别扭在哪呢?

  其一,有赶时髦之嫌。仿佛不申遗、不赋予其一个响亮的新名头,就不足以唤起大众的关注,或者不“新瓶装旧酒”就不是与时俱进,就没有“文化创新” 。

  其二,有文化自卑之嫌。长征申遗,仿佛是表明申明此一事物多么为世人景仰,多么具有世界史和人类精神的高度,其实质还是不自信。难道我们弘扬长征精神的各种有益的举措、各种联合联手、各种建设性设计和惠民工程只有“申遗”才能凝聚共识吗?不申遗,长征就不能或不必要加大弘扬力度了吗?

  其三,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着一个伟大的、革命的、共产主义的理想而创造的卓绝历史,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它那百折不挠、艰苦卓绝、至死不渝的精神品格和理想指向,是红色中国的精神旗帜。假如作为世界遗产,在当今世界多极化的复杂国际环境中,我们能够如愿弘扬此一精神和信仰吗?或者我们要淡化此一精神和信仰?假如为了一种世界遗产的名号,要对我们的精神和信仰作一种别解(已经被四川学者解读为“具有普世价值,它是人们追求幸福、自由、平等、民主所进行的艰苦卓越的斗争”云云) ,那后果和恶果简直是不可想象的!那将与一切善良的愿望完全背道而驰!此种危险不可不察!

  此一事件令人古怪、别扭的地方,还有如下两处不能不提。

  怪症一:四川方面的学者提出的倡议中表明要为长征申请“中国文化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 。这两个提法就很怪。“中国文化遗产”就目前的国家文化遗产名录、名称、项目看,没有这样一种名目,不知这些学者指的是哪一种。可以参考的,一是国家级文物或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它们是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属于一个体系。但是国家负责世界遗产项目申报管理的有关政府部委却都没有设“中国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中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但叫法显然不同,往国际上对应、接轨的也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偶尔也俗称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 。从四川学者很不严谨的表述中,至少可以看出,他们对世界遗产保护的理念、体系、名称,还比较陌生,还不很专业。所以,他们提出的申遗计划,是明显带着普遍可见的冲动性的申遗,是非专业的申遗。

  怪症二:四川方面的学者也提到了线路性遗产概念,认为长征作为线路性遗产申报十分合适。在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中,确有类似类型。比如法国的长达360公里的南方运河,我国的万里长城,都有一定的“线性”特征。中国目前正在筹备申遗的隋唐大运河也在此列。此外,中国、日本以及中亚诸多国家学者支持的“丝绸之路”申遗也倡导过多年。长征申遗与丝绸之路申遗,形态上更加接近些。但是两者又是明显不同的。长征更重在精神,丝绸之路更在“线路”和在此线路上的文化遗存。所以,许多人认为长征申遗就是长征精神申遗。在媒体上的众声喧哗中,大多指认长征精神申遗是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这又带出许多问题。比如,线路、景观、精神三位一体作为遗产项目进入申遗,不知是否可行。至少,在人类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中,并无先例。甚至以一种精神入遗,也是闻所未闻。前一年,为迎接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从媒体传来消息,说孙中山的某后代要为孙中山精神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孙中山精神当然伟大,但为什么非要是非遗才不可呢?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是保护、抢救那些濒临灭绝的、传统的、民间的、口耳相传、心手授受的重要文化技艺或形式。纯粹的思想、精神、哲学一般来说并不在其中。甚至连芭蕾舞、交响乐、歌剧等这些艺术精萃也被忽略不计。孙中山精神申遗后来不了了之,主要原因是有点风马牛不相及。照此看来,长征精神申遗,无论是申文化遗产,还是申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都有点无的放矢。恐怕都不是那么回事。

  现在,长征申遗越来越雨大雷急,媒体介绍说还要作为提案上报马上要开的全国政协会议。我这里泼点冷水,好让我们许多地方各种内行和外行的申遗冲动和申遗崇拜冷静冷静。

【 作者:毕兹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