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玉玲(中)和王华湘中学合唱团的学生们。 记者 陈维灯 摄 巴蜀中学的师生们在表演诵读《少年中国说》。记者 陈维灯 摄
“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国的家住在心里,家的国以和矗立……”
蓝色毛衣,红蓝相间的条纹领带,浅灰色的齐膝校裙……昨日下午,香港理工大学赛马会综艺馆的舞台上,参加文化经典现代红歌耀香江——重庆“唱读讲传”香港行表演活动的香港王华湘中学合唱团的学生将一曲《国家》唱得字正腔圆,在观众中引发强烈的共鸣,他们的精彩演出赢得观众极为热烈的掌声。
有谁能想到,在这支由中一至中五(相当于内地初一到高二)学生组成的66人的合唱团里,50多名中一的同学都是第一次登台演出。而在6日晚登上香港大会堂音乐厅舞台之前,她们也仅仅进行了4次排练。
“一定要展示最好的水平”
在王华湘中学的合唱团里,许玉玲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因为她不仅仅是学校唯一的音乐老师,更是合唱团唯一的指挥。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由于普通话不流利,情急之下的许老师找来两名学生做翻译。她用粤语说,正在读中四的尹雪和钟倩华用普通话翻译给记者。
许老师介绍,通过12年的发展,合唱团现在分成精英和文娱两个组别:70人的精英合唱团常参与校外演出或往内地交流,入团需面试,对成员唱功要求高;而文娱合唱团则相对轻松,喜欢唱歌的学生可自愿加入。
许老师告诉记者,参加此次演出的学生“全部来自精英组,参加这样的演出我们很荣幸,一定要展示最好的水平”。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正在读中四的尹雪和钟倩华加入合唱团已有四年了,在如今大部分是学弟学妹组成的合唱团里,她们时不时要“装”严肃,帮助许老师督促练唱。
说到参与此次演出,尹雪说,之所以选择《国家》和《共和国之恋》(与重庆师范大学合唱)两首曲目,是觉得两首歌的旋律和歌词与晚会氛围很契合。钟倩华说,她和尹雪将在演唱中穿插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以丰富内容。尹雪说,之所以选择用这首诗来穿插朗诵,是因为“黄土高原是我挺起的胸脯,黄河流水是我沸腾的血液”。
对于祖籍分别是四川和云南,出生于香港的尹雪和钟倩华来说,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并不奇怪,奇怪的是,合唱团的所有同学的普通话都不错,这是怎么回事呢?
“学校是用普通话教学的。”许老师道出了缘由,“我也在努力学习普通话,向他们(学生)学习。”
与哥哥姐姐成朋友
能够参加此次演出,还能和重庆师范大学的哥哥姐姐们合作表演,这让王华湘中学的同学激动不已。在6日的表演结束后,他们很多人都和重庆师范大学的哥哥姐姐成了朋友。在昨日下午的演出彩排前,他们高兴地和哥哥姐姐们在台上合影留恋,还互相交换了联系方式。
“不仅参加了活动,还结识了很多朋友。”中三的何晓瞳很高兴,而给他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则是哥哥姐姐的演唱水平。
“哥哥姐姐唱得太好了”,采访中,孩子们不止一次感叹,他们还表示,参加这样的活动,能够“学习到很多唱歌技巧”,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共叙一家亲 同唱中华情
重庆“唱读讲传”香港行昨走进香港理工大学
“真没想到,重庆的小学生能把艰深的《滕王阁序》诵读得如此精彩,舞台背景和音乐又配合到位,给人视觉和听觉上的完美享受。”昨日下午,当重庆“唱读讲传”香港行第二场演出在香港理工大学落幕时,该校工业中心总监、美国工业工程师学会院士黄河清赞不绝口,而现场满座的观众则以长时间的掌声和叫好声激励舞台上的群众演员们。
下午3点,理工大赛马会综艺馆,演出在一首抒情优美又不失激昂之情的《我和我的祖国》的歌声中开场。重庆市政协港澳委员和香港理工大学、佛教陈荣根纪念学校、岭南小学、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黄楚标学校、救世军中原慈善基金学校等13所大中小学的近1000名师生,还有不少慕名而来的中年人带着小孩来到现场,综艺馆内座无虚席。
“今天好多香港媒体都介绍了昨晚演出的盛况。”带着一对儿女赶来的妈妈张爱芬用不流畅的普通话对记者说,“报上说整台演出重庆的学生表演了很多节目,尤其是诵读经典的节目,对小孩非常有益,所以就带孩子来现场看看。”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清代著名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气势奔放、激情奔涌。唐代诗人王勃所作的《滕王阁序》,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宋代诗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正气歌》等,经重庆的大学生、中学生以及小学生激情磅礴的诵读,激起现场观众的共鸣,不少两鬓白发的观众轻摇着头,念念有词,沉浸在文采斐然的经典里。《励志箴言》和《民生箴言》的精彩诵读,也同样赢得了观众雷鸣般的掌声。
“在无数蓝色的眼睛和褐色的眼睛之中,我有着宝石般黑色的眼睛,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当最后一个诵读节目《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由重庆大学的学子表演时,每到一个诵读停顿点,全场掌声不断,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血脉相连,文化相通。
经典是历经岁月磨砺留下的文化精华,诵读节目给现场观众,特别是香港的小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要像台上的大哥哥大姐姐和弟弟妹妹那样参加演出队,激情飞扬地诵读经典名篇,激励自己,也激励我的同学们好好学习,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12岁的小阿祥认真地这样跟记者说道。
《游击队歌》、《红星歌》、《让我们荡起双桨》、《友谊地久天长》等17首现代红歌的动情合唱,让观众情不自禁打着节拍合唱。特别是《红梅赞》、《平安之歌》,配之以生动的画面,红岩精神活现在观众面前,重庆人今天弘扬红岩精神的行动,让观众赞叹不已。大公报的一位负责人说:“观众认可重庆‘唱红’,不仅是你们唱得好,更是重庆人干得好。只有干得好,心情舒畅,才会唱得好。”一位台湾记者看了几个节目后激动地说:“重庆‘唱红’内容开放,既不左又不右,还可包装到台湾去演出。”
演出在一首家喻户晓的《同一首歌》中结束,会场内响起热烈的掌声。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政协副主席何事忠,中联办刘汉祺,大公报姜在忠,香港理工大学黄河清和重庆市港澳区政协常委董瑞葆、刘雅煌、马亚东、黄祖仕等有关领导、嘉宾上台,与演职人员亲切握手并合影。
文化经典现代红歌耀香江
红歌唱响香江 消除了偏见
“重庆这次到香港唱响红歌,诵读经典,选取了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还有《雪绒花》、《红河谷》等外国歌曲。”
6日晚,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文化总会会长高敬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这消除了一些港人的偏见,认为重庆唱红歌就是唱文革前的老歌,其实不然。“重庆这次香港行的主题是‘文化经典现代红歌耀香江’,就突出了‘现代’二字。”
提起重庆的“唱读讲传”,高敬德用了“非常有创意”来评价。
香港与重庆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文化上过去对接不多,这次来到香港,让香港多元化的民众能看到、听到“唱读讲传”的演出,很有意义。
“文化是政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他提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但现在有些传统的东西、特别是文化的东西已失传,要重拾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很重要和必要。
“重庆此次演出给香港带来新风。”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刚毅集团董事长王敏刚说,6日晚很多人在排队等候入场,十分期待整台晚会。而事实上2个小时的演出十分精彩,还有来自香港的艺术家和学生等参与节目,充分体现出渝港两地人民和谐共处一家亲。
王敏刚认为,这次重庆的“唱读讲传”香港行,在重庆直辖15周年、香港回归15周年之际到港交流和联欢,更具特别意义。“‘红歌是一个国家的主流声音,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在香港这样一个多种文化交汇的地域,能够唱响红歌,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和推动,也能够在精神层面上,激励人们振奋人心。”
“重庆的‘唱读讲传’值得全国学习,香港更要学习。”高敬德说,香港是个很特殊的地方,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在这里碰撞、对接,最后融合,如何保留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何激励港人振奋,提升民族精神,战胜一个个困难,唱读讲传这四个方面就很有借鉴意义。记者 周芹 陈维灯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