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何其芳女儿追忆父亲:大作家从不要求孩子背诗词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2-06 11:02:00   来源:重庆晨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何其芳之女何三雅在座谈会现场。 古光炼 摄

  他,和卞之琳、李广田一起并称为享誉中国诗坛的“汉园三诗人”;他的诗作,先后多次入选小学、初中语文课本,直到今天人教版小学七年级的教材中仍有他当年写下的《秋天》……他是诗人何其芳,在重庆万州出生,喝长江水长大的三峡的儿子。

  昨天,包括他的女儿何三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陆建德在内的众多何其芳亲友、研究者齐聚万州,座谈纪念何其芳诞辰100周年。会上,他的女儿何三雅追忆父亲,多次哽咽。

  说事业

  精力过人

  经常工作到拂晓

  昨天上午,在万州太白岩公园内的何其芳墓园中迎来了一群特殊的拜祭者———何其芳的女儿、今年已经65岁的何三雅女士。在父亲墓前,何三雅献上鲜花:“爸爸,女儿又回来看你了。”

  这是何其芳万州墓园落成后,何三雅第二次拜祭。此前的1997年,正是在她的护送下,何其芳先生的部分骨灰回到万州并安息于太白岩,供家乡人民瞻仰、祭奠。

  在接受重庆晨报的独家专访时,何三雅向我们详细回忆了父亲生前的点点滴滴。在她看来,父亲是万州的儿子,他能为祖国的文学、革命事业做出卓越贡献也绝非偶然。“他的精力过人,总有忙不完的事,工作到拂晓时分是经常的事,“即便要睡,也是只睡四五个小时就够了。清晨5点起床,对他来说也是常事。”

  “直到今天想起来,我依然心情非常沉重……”说到这里,何三雅有些哽咽,“未能为父亲分担一些。”在何三雅印象中,从自己出生到父亲去世,父母带着姐弟几个集体出游仅有两次:一次是去北海划船,另一次则是去了北戴河。

  说家教>

  大作家父亲

  从不要求孩子背诗词

  令何三雅最为感慨的是:“父亲的真诚、朴实影响了我们家三代人。”

  “他对我们的教育一向开明自由,从来没有打骂过我们,从来不要求、逼迫我们做一些我们不想做的事。”何三雅说:“父亲是大作家,可能很多外人就以为我们家的孩子从小就是背诗词、练毛笔书法什么的,但我们小时候真没干过这些。小时候,我们就是玩。”

  其实,无论是何三雅和父亲的感情,还是父亲对她的影响,并不高深宏大,“就是普通父亲和子女的感情。”

  “用北京话来说,爸爸的嘴其实挺贫的。”何三雅解释,父亲的善谈和幽默常常令家里充满着欢乐。

  说传承>

  女儿找工作

  要她自己翻招聘信息

  “说实话,我从来没有感觉到我是出生、成长在一个干部、作家家庭中的。”何三雅说,父亲从不跟孩子说自己的身份、职务(记者注:何其芳历任中共四川省委委员、宣传部副部长,《新华日报》社副社长等职。建国后,还任过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和书记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等职),自己也是穿着补丁衣服长大。

  何其芳的这种低调也影响了外孙女。何三雅说,我女儿上小学时,一次老师批评班里的另外一位同学说,“你不要以为班里只有你一个人是名人之后。”全班同学看了一大圈,最后将目光落到女儿的身上,这时女儿才意识到老师说的名人之后是自己。“我们确实没有跟她说过你姥爷如何如何,后来她长大一点了,才自己从电视上知道了一些姥爷生前的事。”

  虽然何其芳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等职,但在何三雅印象中,家里人从未靠过父亲的这些头衔。“女儿(何其芳的外孙女)告诉我们有同学在大二时,家里就安排好了工作,但我们却从没为她找工作找过半点关系。毕业前,她爸爸就告诉她家里订了《北京晚报》,自己到报纸上找招聘信息去。”

  本版文/重庆晨报记者 裘晋奕

【 作者:刘欢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