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A股上市公司开始陆续披露2011年业绩快报。过去,高送转股往往受到大肆炒作,但如今,高送配方案却只能激起短暂脉冲行情。这些看起来十分慷慨的送转方案又存在哪些“硬伤”呢?
硬伤一:
转增只是“倒手”游戏
众所周知,上市公司分红一般通过派发现金、送股和转增股份三种方式进行,这三种方式中,较为实在的是派现和送股。在财务处理上,派现和送股是从未分配利润中划取。相比之下,转增股份则主要来自于资本公积,因此高比例转增并不需要公司实现丰厚盈利才能进行。
可以说,抛出转增股份方案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不是太难的事情。对于投资者来讲,转增股份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只是账面上股票多了,权益却没有变化。比较典型的例子是辉隆股份,公司在1月19日抛出10转10派2的分红预案,同时,公司2011年全年的净利润却同比下降18.36%。二级市场投资者对此方案不感兴趣,方案抛出后的次日,辉隆股份冲高回落,不少机构资金还趁机大量卖出股票。
观察A股近年来的高送配股可以发现,分红方案以转增股份居多,真正大笔派现和送股的公司还是少数。以2010年年报为例,据wind数据统计,当时共有1372家上市公司推出了分红方案,其中仅有130家公司送股。相比之下,实施转增方案的公司则相当多,有498家,其中以1:1或更高比例转增的有162家。
硬伤二:
高送转不再物以稀为贵
如果以高每股资本公积金、高每股未分配利润的“双高”标准评判,截至去年三季度末,A股上市公司中每股资本公积金在3元以上的股票多达602只,每股未分配利润在1元以上的股票更超过千只。资本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均较厚的股票大多是上市1-2年的新股。
分析人士指出,新股上市的最初几年,大多具备高送配的潜力,尤其是依托高资本公积金形成的转增股份的能力。
因此,在新股扩容速度较快的情况下,市场中的高送配概念股供给十分充沛,必然导致市场“审美疲劳”。
硬伤三:
送转动机或不纯
尽管丰厚的分红方案大多打着“回报股东”的招牌,但一些怪异的现象值得注意。
一是在重要股东解禁日前后推高送配。司尔特于前日抛出10转10派2的分红方案,而就在1月18日,司尔特有3201万股首发原始股解禁。从公司股本结构及解禁期看,这部分解禁股持有者为PE(私募股权投资者)。
二是推高送转有为定向增发铺路的嫌疑。例如,鑫龙电器于2011年10月9日通过了非公开增发的预案,增发价不低于12.88元,此后公司股价一度跌破12元,若非本次高送配方案刺激,增发底价恐怕难以保全。
有分析人士认为,高送配方案可以扩张股本、压低股价以增加市场的流动性,从而使原持股股东尤其是大量持股的股东更容易套现。
事实上,高送转对于投资者的实际意义主要在于除权除息后是否能够填权,否则送转股甚至现金分红都不能对投资者的账面收益造成实际影响。不幸的是,正是由于前述硬伤的存在,近年来实施高送配的股票极少走出填权走势。
2010年有162只个股转增比例在1:1或者更高,其中没有任何一只股票完全填权。目前来看,表现最好的是汤臣倍健,该股从104.25元10转10派10元除权除息后股价一度涨至91.5元。表现较差的股票则有万邦达、新筑股份、世纪鼎力等,自除权除息过后便持续下跌。
因此,分析人士指出,投资者需要重点关注那些依靠实际盈利维持分红的公司,以免被华而不实的高送转游戏所“忽悠”。 □特约记者 申鹏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