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回望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2011年:紧扣国计与民生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2-03 14:37:00   来源:《中国人大》杂志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情系百姓紧贴民生热点

  在2011 年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的多次执法检查、专题调研和多场专题询问,其主题都紧贴民生热点,直面社会难点,凸显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以人为本的理念,让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全国人大代表浓浓的民生情愫。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到十三亿人民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此一直牵肠挂肚。在制定了食品安全法并于2009 年6 月实施之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当年就对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出于对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高度关切,2011 年3 月全国“两会”结束之后仅仅十天,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再次启动了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多位副委员长亲率检查组奔赴各地实地检查。6 月份第二十一次常委会会议就安排听取和审议了执法检查报告,委员们就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加强源头治理、防止滥用添加剂、实行大部制监管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就业乃民生之本”,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特别是切实解决困难职工、进城就业农民工的劳动保障问题,涉及到千千万万劳动者的民生福祉,始终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关注的重大民生议题。针对2008 年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出现的一些损害劳动者权益的新问题,2011年7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了劳动合同法第二次执法检查,由三位副委员长带队,各检查组深入各地,到生产一线倾听劳动者的心声。10 月份在第二十三次常委会会议上,委员们听取并审议了执法检查报告,提出了规范劳务派遣、推进同工同酬、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提高农民工劳动合同签约率等许多建议。

  应对人口老龄化,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营造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确保“老有所养”,不仅是“十二五”规划的重大社会课题,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的重要民生问题。2011 年5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启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执法检查,多位副委员长带领检查组分路检查,并于8 月份在第二十二次常委会会议上报告了检查情况。委员们在审议中就完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培育养老服务体系、健全老龄工作机制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2011 年7 月1 日起正式施行的社会保险法,被人们称为编织社会保障网的“守护神”。这部法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部关于社会保险制度的综合性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支架作用,是履行“让人人享有社会保障”庄严承诺的法律保证。为了宣传好这部法律,全国人大财经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协同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于7 月份联合开展了“社会保险法宣传周”活动,吴邦国委员长亲自为这一活动作出批示。

  专题询问呼应民生关切

  “居者有其屋”是中国老百姓长久以来一个最基本的生活愿景。圆百姓安居之梦,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使低收入家庭通过保障性住房来改善居住条件,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如何使这样的德政工程“好事办好”,全国人大常委会非常关心,10 月份在第二十三次常委会会议上,不仅听取了国务院关于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还在次日分组审议了报告,并且在第三日专门举行联组会,就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问题展开专题询问。会上,十几位委员分别就保障性住房的政策设计、保障范围、建设进度、资金保障、分配管理等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向受国务院委托到会应询的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央行和银监会等相关部委负责人连续发问,其民生关切殷殷可鉴。

  教育事关人民福祉、民族未来和国家兴衰。因此,在每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有关教育的议案和建议都占有相当数量。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正式实行。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其执行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每个家庭的切身利益。为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在2011 年的最后一次常委会会议上,专门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实施这一规划纲要情况的报告,并以大联组会议的形式进行了专题询问。教育经费如何确保、教育投入如何增加、教育资金如何监管、校园安全如何保障、农村中小学布局如何调整、职业教育如何提升、素质教育如何推进、民办教育如何发展、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如何扶持等等,成为了当天委员发问的重点,直指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瓶颈要害,呼应了老百姓的重大民生关切。

  立法彰显民生保护

  聚焦全国人大常委会2011 年的立法工作,可以发现同样贯穿了民生这一主线,多部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关乎民众切身权益,切中民意,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2011 年4 月,初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个税法修正案草案,拟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当时执行的2000 元提高至3000 元。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两次认真审议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6 月30 日下午,第二十一次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税法的决定,将个税起征点从当时的2000 元提高到了3500 元,并于2011 年9 月1 日起执行。经过这一调整,全国约6000 万工薪人士不需再缴个人所得税,大大降低了中低收入人群的纳税负担,被有的媒体评为“2011 经济领域法规之最惠民篇”之首。

  此外,10 月份第二十三次常委会会议首次审议了精神卫生法草案。这一立法将从法律上规范精神卫生服务,保障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草案规定的两种复诊、两次鉴定制度,将有效防止“被精神病”现象的发生,以保证公民合法权益不因滥用非自愿治疗受到侵害。

  职业病防治法修正案草案历经三审终于在12 月第二十四次常委会会议上通过。这一法律明确和强化了用人单位的责任,扩大了诊断机构的范围,为劳动者破解职业病维权之困提供法律保障。2 月份第十九次常委会会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 八),对食品安全犯罪加重刑罚,将危险驾驶和恶意欠薪入罪,彰显了对民生保护的立法意旨。

  “风声雨声百姓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回望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2011 年的全年工作,一桩桩、一件件,凸显的是大局意识,袒露的是民生情怀,突出的是担当风骨,透出的是使命底色,投射的是前瞻目光,践行的是科学发展理念。

  2012 年已经到来,吴邦国委员长说,2012 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相信在这样一个特殊年份,十一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将会继续扎实地依法履职尽责,使人大工作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在自己任期的最后一个年度里,再向人民提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作者 金果林 原载于《中国人大》杂志2012年第一期)

【 作者:庄百万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