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新课标国学分量加重 小学生每天要练字10分钟(图)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2-03 13:14:00   来源:金陵晚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增加了20篇背诵篇目

  语文新课标推荐背诵的优秀篇目共有136篇,对比旧课标,语文科目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增加了背诵篇目。其中小学阶段增加了6篇,初中阶段增加了14篇。

  小学阶段增加的背诵篇目有:《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汉乐府;《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贺知章;《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韦应物;《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曾几;《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朱熹。

  初中阶段增加的背诵篇目有:《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汉乐府;《木兰辞》(唧唧复唧唧)北朝民歌;《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陈子昂;《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崔颢;《卖炭翁》(卖炭翁)白居易;《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南乡子》(何处望神州)辛弃疾;《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庄子》一则(北冥有鱼……亦若是则已矣);《礼记》一则(虽有佳肴);《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吾于何逃声哉?);《与谢中书书》,陶弘景;《湖心亭看雪》,张岱;《河中石兽》,纪昀。

  为什么要改?小学生学字“识重于写”

  据了解,目前中小学使用的课标是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经过十年的使用,一些内容、要求需要调整和完善。

  新课标中对于中低年级会写字数量要求的减少,部分老师认为是出于减负的考虑。金陵中学实验小学校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杨新富告诉记者,苏教版语文教材对于孩子识字和写字采取“识写分开”的方法,识字要求的量比较大,而写字的量要求很小,一直是采用教育部课标的“低限要求”。

  在一些小学的“生本实验班”,写字的要求更低。逸仙小学语文老师沈俊告诉记者,生本实验教材中,低年级的认字量很大,到二年级结束孩子就能认识2000个左右的汉字,相当于教育部课标三四年级的要求;而写字的要求,苏教版到二年级是800个,是教育部标准的低限,生本教材还要更少一些。

  识字多,最大的好处是为孩子打开一扇阅读的窗口,而写字的学习进度放缓一些,并不影响孩子的阅读面。

  孩子写字“鬼画符”成问题

  对于教育部对孩子写字质量要求的提高,老师们认为十分必要。

  语文特级教师、长期研究汉字教学的陈树民老师说,中国教育学会曾专门做了调查,发现学生的汉字书写令人满意度为零,中国孩子已经陷入了“书写危机”。陈树民认为,问题出在课堂教学中对汉字书写的重视度不够。

  “我当校长的时候,下课都要跑到教室去看看,孩子书写的姿势是不是正确”,他说,在一所参与研究的小学,他发现很多孩子握笔不正确,导致食指已经受伤。他让一位食指变形的孩子拿起一块橡皮,孩子手使不上劲,连橡皮也拿不起来。

  南京一些学校已经开始重视学生的书写。沈俊老师说,在玄武区所有小学,每天下午1点40左右,都有15分钟的写字课,广播里放古筝等好听的轻音乐,让孩子练习写字。不过书法课在大多数学校并没有开展。一位小学副校长解释:“开书法课比较麻烦,孩子要带墨汁和瓶瓶罐罐,一层楼只有一个洗水池,下课全拥在一起洗笔,难免带来安全隐患。”

  语文课要传承传统文化

  新课标增加了古文名篇的背诵,在业内人士来看,似乎是对此前语文课本遭受质疑的一种回应。

  去年年末,作家叶开痛批当今语文教育,表示“过度强调道德教化作用,让课本离传统文化越来越远。”

  著名学者秋风也认为:语文课本需要两个方向上的调整,回归文学,回归古典。回归文学,就是选择中外那些公认的经典,整篇地给学生诵读、背诵,让学生体会原汁原味的文学。“古人学习,读的多,背的多,自然而然就能写出好的文章来。”回归古典,就是要多阅读古代的经史作品,“如果一个学生能背半部《诗经》,我觉得完全可以给满分了”。他认为,诸如《诗经》、《论语》等这些古代典籍,它们本身包括最基本的道德伦理体系、价值观,既是最朴实的道德教化,也是最优美的文学作品。(记者 郝也)

【 作者:张志刚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