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德才兼备的团队
有人说,在世界杂交水稻技术日益进步的今天,中国的研究水平仍能处于领先地位,是因为中国有别国所不具备的团队以及这些团队中的个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Y两优2号’的研制过程,就是我自己的成长过程。”超级杂交稻“Y两优2号”研发团队负责人、袁隆平的学生邓启云说,“从1997年考上袁隆平的博士起,我就一直跟着老师在做‘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研究。”
“老师说过,杂交水稻高产最核心的技术,就是将形态改良和杂交优势相结合。”邓启云向记者转述了袁隆平曾打过的一个比方,良好的形态就是像姚明一样的“好身材”,而杂交优势则是不能“虚胖”,要体力充沛。
为了育出新的超级杂交稻品种,邓启云和同事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别人在家里吹着空调的时候,我们却在大太阳下观察水稻开花。连伞都不能打,打了就看不清。”邓启云说,团队里很多研究人员已连续好几个春节不能与家人团聚,至于阳光暴晒、跋山涉水,对于搞水稻的人来说更是“家常便饭”。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搞我们这行的能以苦为乐,我认为是总有希望在那里等着你。”邓启云说。
从1975年被湖南省农科院水稻所聘为学员,陈秋香就一心扑在研究上。36年来,他没有一个春节陪过家人。只有每年5月到10月留在湖南,剩下的时间都“钉”在位于海南三亚的南繁制种基地,负责课题设计和后勤保障工作。常年在外,作为父亲的陈秋香无法顾及孩子的学业。两个孩子都没有考上大学。如今,只能靠替人打工生活。
现在,陈秋香已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海南试验站副站长。老陈想都没有想回湖南的事,原因很简单:“几十年了,都是我在负责后勤保障,我比任何人都更熟悉这里的情况。”
“我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亏欠两个孩子。可你要问我后不后悔,我真的不后悔。”陈秋香说。有付出就会有收获。这些年来,陈秋香多次荣获湖南省农科院、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先进工作者称号,他参与的“V46选育与制种”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和湖南省进步一等奖。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