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六十年前春联创作火热 第一册《新春联》印数过万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1-29 16:08:00   来源:新民晚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韦泱

  书缘使然。在文庙旧书摊先后淘得两册《新春联》小册子,出版时间距今漫过一个甲子,可说不算新的《新春联》了。 

  第一册《新春联》,由“上海文艺处文学室、全国文协上海分会”(即上海市作家协会前身)编选,上海通联书店初版于一九五O年二月,印数八千册,当月又再版印刷一次,印数三千册,总计为一万一千册。 

  为迎接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春节的到来,上海两家主办方经商定,于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十日拟定了一则“征求新春联”启事,并刊登于上海各报。到第二年一月十五日截稿日止,在不满一个月的时间内,“收到应征新春联共一万五千八百三十副,应征者计一千一百余人,包括工人、战士、作家、教授、教员、军属、职员、家庭妇女、摊贩等各阶层。地区有长春、大连、沈阳、武昌、长沙、北京、汉口等地。其中个人创作最高记录为四百六十副。应征者年龄最轻的为十三岁,最高为七十六岁”。这段《新春联·后记》中的话,说明了当年新春联应征盛况,并说“这次所发起的创作新春联运动,已引起了各阶层普遍的注意,并得到他们热烈响应”。 

  时过境迁,不少对联内容已成“明日黄花”,留有那个年代特有的印痕。而有的因弘扬传统文化、民族美德等,到今天仍能适用,比如关于迎新祈福、厉行节约、劳动致富等方面的对联,具有永恒的审美效应。因为对联内容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所以被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当然,现在写春联应与时俱进,除了形式是传统的,内容则宜新颖、别致,更具有时代感。 

  这册《新春联》的封面(左图)亦颇可观,一幅富有民俗气息的彩色剪纸,画面中其乐融融、人丁兴旺的农家,充满着辞旧迎新的欢快气氛。 

  另一册《新春联》,为一九五一年一月出版,由全国文协上海分会独家编选。与前一年出版的《新春联》不同的是,版式小至六十四开本,“目次”上只有一般用、工厂用、农村用、商店用、其他等五类,对联数量也少了。总之,是“瘦身”了。这册《新春联》,作者的姓名中,我看到了“独鹤”,即老作家严独鹤是也。他写了三副对联,如“英勇参军欣献岁,光荣祝捷喜迎春”、“喜听腊鼓随腰鼓,高唱秧歌接凯歌”等。从旧社会过来的旧派文人,投身新社会的新环境,有切身的新旧对比感受,写出的对联也出自肺腑,言为心声。严独鹤是我国新闻界前辈,曾主编《红》《快活林》等杂志,建国后任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可惜在“文革”中惨遭迫害,于一九六八年八月去世。 

  时下,人们抱怨过年的年味淡了。尤其在城市里,春联已难得一见。然而,两册由上海作家协会主编的早期出版物《新春联》,却折射出六十多年前春联创作、书写运动热火朝天的文化景观。

【 作者:刘欢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