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师需要定期上心理辅导课
陈捷是一位机械工程师,1985年参加工作。采访时,记者发现他的衣柜中放着很多套工装,“通用航空起步比较晚,作业环境较恶劣,维修飞机有时在户外,有时在厂房里,一天下来,衣服常常被汗水、雨水浸湿了不知多少次,这些工装以备连续加班的不时之需。”
很多维修工都备有七八套工作服,一天要换3次。即使是这样,他们下班时还是远远地躲着人,“汗臭味太重,怕把别人熏坏。”老工人陈炳金憨憨地笑着说。
2011年12月2日,记者跟随陈捷在厂房内维修一架S-76飞机的油箱。由于气压变化等原因,飞机的油箱常常出现裂痕致使漏油。
理论上,常规的油箱漏油,需要在油箱上面放一个玻璃盖,装满油,抽真空,如果哪里冒泡,哪里就漏油。然而,S76是蜂窝结构的,双层材料,用此方法无法测试。
陈捷将S-76飞机内的油都放出来,再逐渐加油,“看加到哪个层面时开始漏油,然后,再此层面进行检查。”他猫着腰钻进油箱,高70公分,虽然带着防毒面罩,但油管的高温挟裹着燃油挥发出的难闻气味仍扑面而来,令人作呕。
记者穿着工作服,模仿着钻进油箱,因为结构不规则,所以很多地方需要蜷着身子才能接近。记者动作稍微大一些,就会碰到油箱壁,漆黑、狭窄的空间,令人产生强烈的压迫感,有些莫名的烦躁,更不要说沉着冷静地寻找故障点,快速制定修理方案了。
“别怕,深呼吸。”他安慰着我,“在油箱里工作时间长的话,容易患上幽闭症,公司会定期给我们上一些心理辅导课,帮我们克服这种压迫感。”
陈捷用铲子慢慢地触探铁壁和胶棉接触的部分,“胶和铁皮分层的部分就是漏油处,铆钉松动的地方也是漏油处。”他认真地检查,发现在油箱的侧方有处裂痕,“气压、腐蚀等原因造成油箱裂痕漏油。”诊断出病因、患处,他拿出工具、航材,慢慢地缝合、粘贴,精致的如绣花。
经过6个小时的努力,S-76飞机油箱修补完毕,航后检测也完成了,维修厂厂长朱苏波说:“机修师就是飞机的保健医,每架飞机构造不同,维修时也要因地制宜。”他是具有放行资格的机械工程师,在他一项项验收签字后,S-76可以在第二天按时执行飞行任务。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