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

组图:今日春运返程高峰和上班高峰将叠加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1-29 09:38:54   来源:扬子晚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返程大军扑向南京火车站。刘浏 摄

  春运客流

  今天将迎来第二波返程高峰

  昨天,南京已经迎来了第一波返程高峰,桥北客运站、中央门站昨天一直处于“车多缓行”状态。今天南京又将迎来节后返程第二波高峰,并和上班高峰叠加。在随后一个星期内,民工流也将逐步加入返程大军。2月10日后还将陆续迎来以学生为主的返程客流高峰。据悉,1月22日至1月28日春节黄金周期间,南京全市公铁航共发送旅客420.82万人次。

  铁路:南京站是中转站“人气十足”

  今年火车站的返程人数,要比往年多,因为南京火车站的定位又发生改变,特别是京沪高铁开通之后,南京已经成为一个中转大站。许多安徽、四川等地想去上海、苏锡常、杭州等城市打工的人,由于买不到直达的火车票,会选择在南京中转。而像南京周边地区想乘坐京沪高铁去北京的旅客也前来中转,所以这部分人明显增加。

  同时,记者也了解到,目前北京方向1月31日之前T66次卧席基本售完,南站京沪高铁28日部分时段较为紧张,D350票额较多。沪宁线高铁运能充足,能够做到随到随购,随购随走。南站徐州、蚌埠京沪高铁部分时段较为紧张。南站合肥、武汉图定列车D3073、D3077、D3083次票额较为充足。南京站苏北图定列车K8502、K8454、K8576剩余较多。广州、深圳方向的列车车票只剩个位数。

  公路:南京至深圳、东莞车票涨价

  南京节后出行客流并不多,所以除了广州、深圳等方向的车票比较紧俏外,到其它地方的车票都比较好买。不过,昨天记者在车站还是看到不少旅客,上前一问,很多都是来南京中转的。记者在中央门站碰到了一行二十人,其中一位告诉记者,他们是宜兴人,刚从汽车站下车,想去火车站购买到北京的火车票。他去年和几十个老乡在深圳一家外贸企业打工,年前老板要求正月初六必须赶到厂里,初七正式上班:“老家没有直达北京的火车,我们只能先乘汽车到南京,然后再转火车。”像他们一样来南京中转的旅客还有不少。

  记者了解到,目前公路方面,主要以短途为主,尤其是南京周边地区200公里左右的探亲访友和旅游的人较多,班车整体实载率较去年有大幅提升。铁路方面,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等方向,其中杭州等方向客流增长明显。

  票价方面,从昨天起,南京至深圳涨至620元,南京至东莞涨至600元,基本都涨了100多元。车站方面表示,根据相关规定,汽车票的价格允许在最高限价范围内自行浮动。此次涨价将一直持续至2月3日,2月4日起价格将回落,如南京到广州从550元降至390元,南京到深圳从620元降到450元。

  记者亲历返程高峰

  服务区泡方便面也要排好长的队

  春节前,记者回老家盐城过年,考虑到昨天可能有雨雪,返程南京的车辆过于集中,27日(大年初五)下午记者便驱车提前回宁。让记者始料未及的是,当天下午回南方的车流便非常大,沿途不时出现“状况”,回南京3个小时的路程结果走了5个小时。

  27日下午2点30分,记者驱车来到宁靖盐高速从盐城大冈入口,只见入口处等候进入高速的车辆排起了长龙。也许是准备不足,高速道口收费员有点手忙脚乱,耐不住性子的司机使劲摁着喇叭。不一会儿,记者身后又排满了其他车辆。进入高速路面数百米出现了岔道,一股往南京上海方向,一股通向连云港。记者看到前方所有车辆均驶往南京上海方向。选择南京上海方向后,记者看到两个车道内各种车辆鱼贯向前,不时有小车穿插超车,一时险象环生;透过中央隔离带发现,与向南方向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北向车流非常小,只能偶尔看见一两辆车子。尽管车流很大,行车小心的记者在最初的旅途中还算顺利。走完50公里,记者进入兴泰(泰州界)服务区,发现整个服务区成了一个大型的停车场,各种小车、大客充斥其间,排队加油的车辆排成两条长龙,艰难地挪着车身;超市门前,等着给大碗面泡开水的旅客同样排起了长队。其中一名家住盐城盐都区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在上海打工,初七上班,但年前单位建议他们初五晚到单位,一是考虑到初六路上可能很堵,二是提前到单位大伙可以先喝顿“开工酒”。结果,初五路上车子就这么多,是他没有想到的。

  短暂停留后,记者重新上路。谁知,刚驶出10多公里,前方便“走不动”了。着急上前的车辆,“借用”右侧紧急停车道向前,两股车道迅速变成三股。挂前进挡、加油门、刹车、等待、再挂前进挡……一时间,这样的机械动作被不断地重复。整个车流如蜗牛般向前爬行。40分钟后,记者看到有警车从后方“挤”上前,在道路的右侧记者看到,一辆被撞得面目全非的小轿车“坐”在清障车上,清障车后面还拖着一辆变形的小货车。路牙处,一位男子瘫坐在地,可能已经受伤。很显然,小货车与小轿车发生了“亲密接触”。驶离车祸发生地,转入宁通高速后,记者发现这里车流量同样很大。刚过仪征,拥堵再次出现,车辆不得不继续蜗行。接近六合时,一辆槽罐车和一辆小车停在路边,路边一段护栏出现了严重的凹陷。清障人员正紧急处理。原以为过了此地路会好走点,结果前方车辆依然在爬行。半小时后,记者发现因六合界内施工,北侧道路被占用,有关方面只好临时占用南侧一股道,两股车流被缩成一股,直接导致车行缓慢。在长江二桥的北侧,记者又遭遇庞大的入城车流,缓慢行驶后过江,到家后已接近晚上7点半。270公里,3个小时的路程,记者用了5个小时。本报记者王国柱

    [作者:王国柱]


 

【 作者:  编辑: 刘丽雅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